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外婆”改“姥姥”纯属多此一举

齐鲁晚报 2018-06-22 05:02 大字

□何勇海

日前,不少上海人的朋友圈都不同程度地“炸了锅”:上海小学二年级课本中《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这让不少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地区的群众表示不习惯、不接受。上海市教委答复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姥姥”是普通话词汇,指“外祖母”,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这样的改动是多此一举。《打碗碗花》作者是陕西作家,原文全部用的是“外婆”,上海市教委是否征询过作者意见?鲁迅文章里有很多绍兴词汇,贾平凹、陈忠实小说里也有很多陕西字眼,沈从文小说里有很多湖南话,选入教材是否也大费周章地进行改动?基本没有。正如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孙未所说,作家来自不同地方,大家的写作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称谓和文字风格之美,岂不是更符合文学教育?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里,“外婆”一词确实标注了“方言”,“姥姥”一词无此标注。这其实并不奇怪——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姥姥”,当然就是普通话语词汇,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的“外婆”,则可以算作方言了。

然而,随着南北语言融合的加深,以及跨越南北地区的婚姻增多,北方也有叫“外婆”的,南方也有叫“姥姥”的,这两个称谓之间的分别早就不是那么严格,教材何必再来个“一刀切”?在许多网友看来,“外婆”和“姥姥”都是方言,真正的通用普通话词汇应是“外祖母”才对。为了所谓的语言纯正,将课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姥姥”,“外祖母”会表示不服气。

事实上,“外婆”一词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已相当广泛。除了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地在口头称呼上使用“外婆”,在不少童话、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也多有“外婆”的身影。比如,不少已出版图书中就有“狼外婆”角色,歌曲有《外婆的澎湖湾》,童谣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等。按照上海市教委的意思,这些是否要改成“狼姥姥”以及《姥姥的澎湖湾》《摇啊摇,摇到姥姥桥》?显然没有必要嘛。

推广普通话是教育部门的重要使命,但并不意味着必然要消灭方言。正如一专家所说,普通话也要不断从民众的方言口语中吸取活水,方言词用得多了也可以成为通用词。何况前面说了,“外婆”早就不是方言。上海市教委还说,将“外婆”改成“姥姥”,有利于共建和营造多元、包容、开放、和谐的社会环境。“外婆”全部改成“姥姥”的问题,恐怕恰恰是以多元、包容的名义反多元、反包容吧?

新闻推荐

陕西移动“和生活-惠三秦”手机应用用户超300万

如今,每个人的手机上都装载着一大批APP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每一款软件针对生活的一个方面,或吃、或住、或行,不仅占用手机...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