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人民日报关注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难:异地居住自我证明很别扭

人民日报 2018-06-19 07:26 大字

近日,一些读者来信反映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难的现象比较普遍:

读者高先生带着年逾85岁、行动不便的母亲去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准备办理今年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却因系统维修失落而归;

读者章阿姨反映,为了能领取养老金,录制视频传给社区,被要求必须拿着身份证、眨眨眼睛说说话,证明自己还活着;

……

如何让认证工作更加合理便捷,让老年人多一份舒心?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异地居住的老年人——

自我证明很别扭

“这么大岁数了,领取退休金,每年还要跑回原工作地盖个公章,证明我还活着呢!”现年76岁的王阿姨快言快语。王阿姨退休后随老伴住在北京,工资关系却仍在河北石家庄市,为了领取养老金,需要本人从北京回石家庄办理资格认证。

“每次认证,工作人员将身份证上的照片与我本人进行比对,再让我签名。遇上人多的时候,柜台前排长队,都是老人家。”王阿姨说,“人年纪大了,模样发生变化,有时工作人员认为与照片不符,还要多方核实。”

采访中,老人普遍反映认证过程有些折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苦于在各网点间奔波;二是退休人员人户分离、异地居住的增多,异地居住老人认证更加不便。

北京通州区市民赵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赵先生的父母都年逾70岁,都面临异地认证问题。父母生活在北京,养老金领取资格仍在老家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按当地要求,70周岁以上离退休人员每年需进行两次资格认证,需要离退休人员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及当地寄来的认证函,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理认证手续,再将证明材料寄回老家的社保局,否则将暂停养老金发放。

纸质认证是许多地方采取的常规方式,这种传统方法虽简单易行、对硬件设备要求低,但耗时长、百姓跑腿麻烦,认证信函丢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收到信函后,需要到社区填写、盖章,认证过程确实挺折腾的。”赵先生说,每半年认证一次,以前还吃得消,但随着父母年龄增长,每次奔波越来越不易。

需要自己去证明自己健在,有的老人认为这是对他们人格和生命的不尊重。接受采访时,有老人坦言,“每次想到要去认证自己还活着,就感觉很不舒服。”

陕西退休、现居深圳的李大伯,每年可在家拿着印有清晰年月日的当天报纸或者日历牌,拍一张五寸彩色照片,然后邮寄回原单位社保办认证。虽然认证方式走向便利化,但老人总觉得“举着报纸拍照”这事儿特别别扭。

相关部门——

必须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

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给相关政府部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给群众添了不少麻烦,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据了解,从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开始,我国各地均出台了离退休老人养老金资格定期认证制度。人社部在回应领取养老金的身份认证问题时表示,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是对欺诈冒领养老金的一种预防,对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冒领养老金现象的确时有发生。早在2014年4月,相关部门就列举了7种骗取养老待遇的行为: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直系亲属不按规定期限报备,冒领养老金;冒用他人档案材料或伪造人事档案材料参保退休骗取养老金;伪造死亡证明、虚构死亡时间,骗取养老金及丧葬费等等。时至今日,这些现象仍未杜绝。

今年4月,内蒙古包头昆都仑区公布一起骗领养老金事件,张某老伴去世后,未按规定到社保中心申报丧葬费。社保中心因不知情而继续为其老伴发放养老金,被张某悉数领取。自2014年6月到2017年8月案发,涉案金额达8万余元。

河南省郑州市社保局5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市今年目前共清理追缴重复及冒领的人员11966人,追回养老金超1231万元。

进行资格认证,的确是想堵住养老金流失的漏洞。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薛惠元说,当前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冒领养老金的现象,现有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家属又有“公家便宜能占就占”心理,进行资格认证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7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亿人,实际领取待遇人数接近1.6亿人。“养老金来源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池,属于公共产品,合理监管是必要的。”薛惠元说。

受访群众——

认证工作应多些关怀和温度

采访中,对于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必要性,所涉部门、群众和专家的看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为实现养老金安全又便捷发放,应该“以人为本”,进一步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

“大妈,我是居委会的,来看您来了。”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关东店社区劳动协管员宋丽丽,和同事一起拜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随女儿从辽宁来京,身患尿毒症,刚做过透析还不能下床。随后,宋丽丽将老人的身体情况反馈给街道社保所,核实了老人健在的信息。

“有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对于不认证就要停发养老金的事儿挺着急,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就通过入户帮助他们。”宋丽丽直言,离退休人员对资格认证多少存有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格外注意交流策略。“不要让老人感觉我们是为完成认证才去的”,宋丽丽每每入户,先同老人唠嗑闲聊,了解些近况,问问有什么困难。“这样我们工作顺利,老人也舒心。”

山东省,各地社区通过开展健康查体、医疗服务、节日慰问、组织文体活动等活动,将养老金资格认证融入社区日常管理服务中,资格认证方式由传统被动认证,转向人性化、常态化认证。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锦棠表示,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把每年一次的传统认证方式提升为日常化管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退休人员的情况。

互联网时代,如何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认证服务?各地社保机构也在努力探索。

继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份率先探索,人脸识别认证正在全国普及。“市民通过电脑或手机,在任何能网络视频的地方都可以自助认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介绍,下一步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便可足不出户完成认证。

在贵州贵阳、安徽黄山等一些城市,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已应用于资格认证。这一前沿技术,具有识别精度高、装置小巧轻便、复制可能低以及受外部影响小等优点。

“不管采用什么技术,若每年一度的认证,是带着关怀和祝福的“安康确认”,我们会更乐意配合。”居住在北京的王阿姨这一番话,说出了大多数老年人的心声。

社保专家——

各部门共享数据服务平台

“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涉及离退休人员、企业、当地社保、公安等部门,需要共同配合。”在杨立雄教授看来,目前之所以需要群众自我证明,主要原因是公安、社保、民政等部门尚未数据共享,社保中心无法及时掌握参保人的动态信息。

如何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效率,实现人口信息系统和社保系统的有效衔接?杨立雄教授建议构建各部门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对公安、民政等部门提供的注销户口信息、死亡殡葬人员信息,社保部门应定期进行核对筛选,对名单中去世的老人,先行停发养老保险待遇。然后通过国家人口信息库、医疗信息库、银行核查公民身份证系统等,获得退休人员的最新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多层验证。

实现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不仅要打破部门壁垒,也要打破地域限制。

一位从事资格认证工作的蒋先生介绍,现在公安全国联网,但社保还没有,甚至一些地方还不能全省联网。我国地域广阔,流动人员数量较大,需要异地领取养老金离退休人员与日俱增,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数据库迫在眉睫。

“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是发展方向。”杨立雄说,可以先建立市级、省级的数据库,再逐渐实现全国数据库的共享。2017年9月,人社部下发通知,提出要以实现全省统一信息系统为目标,尽快完成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数据向省级集中,推动信息的纵向互通、横向共享。

此外,有不少人认为,在推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冒领”的惩罚力度。潘锦棠教授介绍,现在有的人冒领养老金,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举报机制也不够健全。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保险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诚信系统的逐渐完善,冒领、骗领养老金将越来越难,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原题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需资格认证,但认证过程又确实折腾——老年人社保年审如何更便利》)

新闻推荐

陕西省各类创业孵化载体累计“毕业”企业3054家

 本报讯(记者沈谦郭军张梅)近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纳入火炬统计系统的各类孵化载体达到300余家,其中有73家国家级...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