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王会仓:呕心经方 传承古典

咸阳日报 2018-06-13 01:03 大字

本报记者 薛璐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医学给人的印象如斯,而初识王会仓,他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王会仓是陕西中医药大学肿瘤三科主任医师,从医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年来,他的心思和精力始终放在“经方”二字上。他说:“学中医,不从经方开始,就是一条死路。”

王会仓还说,经方精通了能治百病,所以,读经方、背经方、研经方、用经方,就成了他唯一做也始终做的事,其他一切在他这里都被抛诸脑后。

王会仓告诉记者,狭义的经方是指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子,而广义的经方是指包含汉唐经方在内的古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是后世诸方之祖,蕴含着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医看作是棵参天古树,那经方就是那虬劲的根干。

追求简约实用,将经方拿来就用,是王会仓看病开方的基本特点。他看病,全神贯注,摸脉诊腹,望舌察腿,辨病结合辨人,常常能迅速地从纷繁的主诉中抓住主证。其所处之方,虽药味寥寥,却多是经方,疗效常常出乎意料。

今年5月的一天,门诊上来了一位50岁的中年妇女,她长期游泳,四五年前出现皮肤瘙痒,多处就医未见明显缓解。王会仓接诊后,根据其症状,在处方上写下了这几味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炙甘草大枣生姜。患者接方后有点迟疑,她看过很多医生,从未见过如此简便的处方,一剂才四元,能有效吗?

但事实却是,一周后,患者的皮肤瘙痒明显缓解。患者觉得这事很神奇,然而王会仓却平淡地回道:“这叫有是证用是方!”

还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被送到医院,她既不是中风,也不是癔症,但就是动不了。面对这一奇怪的病例,王会仓思考良久,毅然开出了“小柴胡汤”的原方,几日后,老太太竟“起死回生”般的好了,而且还能下地走路。王会仓说,这就是经方的奇妙之处,别看《伤寒杂病论》只有200多种方子,但确是字字千金。

《千金翼方》中有云:方虽是旧,弘之为新。王会仓认为,古方完全能够治疗现代疾病,关键在于应用古方的人,如何去运用?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

王会仓多年致力于经方方证、药证的规范化研究,致力于经方治疗的现代疾病谱研究。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与传统的体质辨证在他的临床上得到了巧妙的联络。他有一个“方——病——人”的诊疗思维模式,每个经方,有其主治疾病谱,还有其适用体质特征,有时仅治其病,有时但治其人,有时病、人兼治。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中只有一个条文,那就是第147条,即:“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个方子只有七味药,却能治疗数十上百种疾病甚至是顽症,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疗结肠炎、也能用于冠心病、痤疮等等。此外,他擅于古方今用,如用崔氏八味丸治疗糖尿病,用人参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等,均是在经典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

王会仓开的经方大多是常用药,再加之药味少,所以,价格很便宜。他常说:医院不是药店,开方的不能成为卖药的!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唤起大家对古典中医学的重视。

“继往才能开来,根深才能叶茂。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古代优秀遗产的继承,因为这里有中医学的根。”王会仓掷地有声。(G)(2)

新闻推荐

新时代·人物 让烧伤病人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记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主任胡大海

 本报记者秦骥见习记者李妮  “让重度烧伤病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我的人生追求。”西京医院烧伤与...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