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乡村要准备什么
本报记者 沙莎
“我希望农民不要一看到我种的茄子比他们种的卖得贵,就要涨地价。我们搞设施农业,投资是很大的。”
“我希望老乡们能多来听听我们的课,少施化肥,通过科学种植得到绿色的蔬菜。”
“我们老两口在农村租了一院房准备养老,可是不敢装修,毕竟房子不是自己的。”
“我们搞民宿,刚安好窗子,两天就又没了。一个窗户,光玻璃就装了三次。”
很多回到农村的人都会困惑,看似美好的田园生活,其实也有不少“难处”。逆城镇化虽然会给农村带来很多机会和改变,但如果农村没有做好准备,机会也随时可能消失。
法学博士廉高波认为,法律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逆城镇化非常重要。“城市的正常运行首先是建立在对契约的遵守上,上班就要按时,合同必须履行,地铁必须准点。但在农村,这样的观念就比较淡薄。城里人去农村搞规模农业,如果签好的合同总不能得到顺利履行,双方损失都会很大。”
廉高波提出,农村在土地流转方面,可以考虑建立监管机构、仲裁机构,用以保护双方利益;农村要发展,关键靠人,当地人的一技之长会成为十分重要的资源,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会为在农村创业的人提供更好的环境,政府需要加大对当地群众的培训和教育,陕西多地推动的农民大学就是很好的尝试;乡一级或镇一级应建立负责联络、沟通和协调的组织,更好地帮助资源在农村落地,让精英人才在农村安家。
新闻推荐
王冠 《陕西文学·陕西国税特刊》的刊发,在“互联网+文学”时代,在媒体大融合、自媒体汹涌的时代,呈现了一幅“文学+...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