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中华》录制收官 陕西戏曲要有开放的姿态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欢流行音乐、交响乐追求嘻哈等等潮流的东西,认为喜欢戏曲的只是中老年人。而近期在西安录制的一档戏曲类节目让戏曲业内人士看到了希望。昨日,《擂响中华》录制正式收官,该节目的录制从开始只有票友热衷,到后期的一票难求,录制场外有提前一两个小时等候的70多岁老戏迷,还有从外地赶过来的戏迷,更有很多高校的学生排队等候,让人欣喜的感受到喜爱戏曲的戏迷越来越多。
戏曲是传统而时尚的
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不断丰富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方式,让戏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场观众减少,观众结构老龄化,新剧目生产困难以及戏曲从业人员越来越少,这些现象让喜爱戏曲的人产生了一种忧患心理。
然而,在《擂响中华》的录制现场,从耄耋老人到几岁的孩童,甚至是外国观众都对舞台上精湛的戏曲表演发出了惊叹。很多人认为戏曲是古老而传统的,但《擂响中华》评委雪小禅却认为:“戏曲是传统的,但是一点都不落后,它不仅是前卫而时尚的,更是性感的,戏曲通过最古老的DNA直击你内心灵魂深处,让你欲罢不能。”总导演白燕升也表示,中国最早的综合艺术聚集地就是长安的梨园,我们要以戏曲为核,通过引导交流找到年轻的观众,和年轻的观众产生共鸣。文化学者肖云儒则说:中华戏剧在世界艺术史上拥有独树一帜的美感,戏曲的内容不但弘扬了忠孝节义,在形式上也拥有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
秦腔的创新从未停止
陕西的秦腔有它独特的受众,种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秦腔只是趋向于西北观众,但是在陕西,秦腔的创新从未停止,秦腔演员们一直致力于将陕西戏曲推向全国。秦腔名家惠敏莉在谈到创新时说,对于秦腔创新,我们从未停止过。“早在1994年的时候,我就曾获得过陕西戏曲的探索奖。并用秦腔排练过京剧、越剧、黄梅戏里的经典剧目,比如说《白蛇传》中《断桥》这一折子戏,为此还结合了婺剧的轻柔唱腔,更加丰富了秦腔的演绎。”对此肖云儒坦言:“秦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西北老百姓中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秦腔,让较高文化水准的年轻人熟悉了解秦腔。喜欢秦腔的观众不更新换代,一个剧种就会断流。”
将生活元素融入表演
相较于影视剧,陕西诸多戏剧种类缺少富有视觉冲击和震撼力的作品,紧跟时代的舞台戏剧精品也甚少,剧目形式相对单一;其次,传统的板式和唱腔以及乐队伴奏已经难以满足广大观众日益提高的艺术审美需求,那么,该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肖云儒谈到,“戏曲的发展,就是要更多的打造知名艺术家群体。要从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等打造一些名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些名家,也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曲家,但是要上升为大师名家还要努力。虽说我们已经拥有了十几朵‘梅花\’,但在这个基础上应该继续形成流派,陕西戏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于我觉得应该还要打造一些能欣赏秦腔的知名评论群体。”肖云儒还坦言,现代戏曲要将生活的元素融入表演,要从传统戏曲中吸取更多的精华融入现代表演。要让陕西戏曲走向全国,但是一定要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姿态。
本报记者王伟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成东丽)昨天上午,由陕西省散文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省内外的70余名散文家,以及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