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诗说中国说

西安晚报 2018-05-12 00:00 大字

◎薛保勤

《诗说中国》是说诗,更是用诗来说中国。

诗是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珍宝。她既是审美意识的语言呈现,也是作家心灵的文学投射,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学术再现。诗是心灵的乐章,是思想的光芒,是人类灵性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别样”记载。人们通过诗歌抒情言志,状物寄情,歌之舞之,足之蹈之,兴观群怨,从而留下一个民族的吟唱和情感的纯粹表达,也留下了诗与人、诗与世、诗与史、诗歌与审美、诗歌与文明、诗歌与人性的无数关乎人类生存、生活、生命等终极目标的命题。

什么是诗?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

诗者,吟咏情性也。(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诗是凭着热情活活地传达给人心的真理,是强烈感情的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华兹华斯)

诗的境界是情感与意向的契合。(朱光潜《诗论》)

自古以来,关于诗的评说,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历代名家不谋而合:诗是人类文明进程忠实而又审美化的记录。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风采、独具魅力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诗香依旧、诗韵依旧、诗心依旧、诗情依旧……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诗歌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张扬生命的璀璨光芒,并没有因为岁月的过往而失去滋润灵魂的审美情愫,并没有因为历史的烟云而暗淡其透视曾经的认知价值,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审视社会的锐利。诗歌对过往的诗意的描述,对未来的诗意的展望,对美好的诗意的神往,对人生的诗意的理解,对生活的诗意的观照,对苦难的诗意的感悟,对家国的诗意的忧思……成为历史长河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丰满的文学资源、丰沛的审美资源;更因其对历史的独特认知,对生命的吟咏礼赞,对人生的感悟反思,对社会的反省批判,滋润灵魂,启迪后来者。所有这些成为我们认知历史、研究历史、审视历史、提炼历史、观照现实、感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资源。正是基于此,才有了我们对《诗说中国》这套书的策划。我们编撰这套书没有停留在对一般诗歌作品的选编、鉴赏上,而是以诗说的形式,通过诗歌去认知历史、认知文化、认知人生,从而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另一种样貌。故而,《诗说中国》不是简单的诗的解读、诗的欣赏、诗的体悟,我们的目的是让读者随着我们的笔触感悟中华大地诗意化的历史、诗意化的人生,感知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精神。

其一,《诗说中国》试图通过诗歌透视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图景,穿越时空,感知历史,认知历史。

《诗说中国》以“诗的眼睛”去探寻,以“诗的视角”去发现。诗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镜像。通过诗歌这面镜子去发现历史,大江东去,潮起潮落,小桥流水,杏花春雨。让诗歌带领读者循着历史的足迹,进行诗意的历史穿越。在诗的维度、诗的空间中,穿越古代中国,与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政治风云、金戈铁马、亭台楼阁、歌舞升平、水墨丹青、耕读传家、佳肴美馔、人性至情、禅思哲理,一路走来,聆听曾经的低吟浅唱,感受曾经的风起云涌,思考历史的起承转合。品《国风》之情深意婉,恍若看到漫步于田间的古人身影,倾听余韵之声;感乐府之真挚深切,体味汉代朴质厚重的民风民情;赏唐诗之气象万千,体验大唐盛世激昂奋进的脉动勃发;悟宋诗之理思缜密,领略宋代文化的义理深邃;叹明清诗风之多元,体察寻常巷陌的世情百态。

历史已经远去,但诗歌的诗意描述、诗意感怀、诗意顿悟离我们并不远。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认知“高于”生活前的原生态。无疑,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寻找历史”的文本,回望“生活”,展示“生活”,研究“生活”。遥想历史,古老而神秘,走入诗境,就能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体悟相通的情感,与古人相遇,而有会心之妙。

其二,《诗说中国》试图通过诗歌捕捉文化的点点滴滴,洞悉诗意的文化源流,引领读者品读文化、享受文化。

《诗说中国》从来就有庙堂牵系的政治关怀,也不乏恬淡雅致的乡间野趣,有着鲜明的文化多元特征。《诗说中国》试图带着读者徜徉、浸润于浩瀚的诗海之中,以大文化的宏阔视角走入诗界,观照诗歌所呈现的丰富的文化、斑斓的人生、多彩的体悟,进而感受丰富而多元的世界。诗的文本是开放的,也是别有用心的:或落脚于古代至情,体验古人的闺情婚恋、相思离别、悼亡哀怨;或着眼于礼仪,阐发诗中的宗庙祭祀、婚丧嫁娶、长幼尊卑等政治与生活礼仪;或聚焦于耕读,感受诗中的渔樵耕作与读书之乐;或感觉于饮食,展示诗中的甘醇玉馔,品尝舌尖上的中国味道;或游历于山水,体验诗中的林泉高致、山水情怀;或徜徉于笔墨丹青,在诗的水墨意蕴中感受审美的情致。镜头也观照怀古、行旅、民俗、禅思、乐舞等等,进而提炼生活之美、文艺之趣、哲理之思。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诗人何为?》一文中讨论荷尔德林的诗歌时指出:“在如此这般的世界时代里,真正的诗人的本质还在于,诗人总体和诗人之天职出于时代的贫困而首先成为诗人的诗意追问”,揭示了诗人所担当的文化使命及诗性精神。此种情怀可谓中西相贯,古今相通。《诗说中国》希冀以诗性思维去观照文化中国,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三,《诗说中国》试图通过诗歌去感知生命,滋润灵魂,在诗的引领下体味诗意化的人生。

我们力求带着情感与温度去阅读诗歌、品味诗意人生,以灵动优雅的散文语言诗意人生,带领读者感悟诗歌的多重表达与审美意蕴,去发现一个个生命的真实。《诗·大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文心雕龙·物色》亦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为心声,诗人的时代境遇、心志情怀,形成其对宇宙、自然、人生不同的体悟。每一首诗都寄托着人的生命体验,或气韵淡远,或游心物化,或天机妙悟,或兴象玲珑,诗的风骨、声律、心像、基调等不同的风格也透射出诗人不同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心境。我们希望能帮助我们的读者触摸到古代诗人的体温,感受到古人博大的胸怀、飞逸的才华、超迈的精神、熠动的情感,感悟诗中激荡的浩然正气。

诗史也是心史。诗中有人的欲望,有人的追求,有人的思想,有人的观念;诗中也有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在诗中体味古人一腔诗心中的一咏而叹幽微心曲,感受其悠然看山的湛然本性。生命的本体经验感悟升华,悠远飞扬,荡涤世俗的尘埃,润泽心灵。我们不必刻意寻求“心灵鸡汤”,从古典诗歌中即可寻求到心灵的慰藉,体悟生命的多彩。当我们品味苏轼诗中的赋性闲远、通脱旷逸之时,心灵的困顿与精神的无依皆可得以释然。诗是“火树银花”的繁华之所,是“红袖添香”的温柔之乡,是无数读者的精神家园。

《诗说中国》不是说诗,而是用诗来说中国。

以诗来说中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浩如烟海的诗中,选什么诗,怎么选,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都需要谋划者的良苦用心和解析者的殚精竭虑。《诗说中国》试图用历史长河中经典诗歌折射的“点”来连接成“线”,用“线”勾勒出“面”,使“点”具有经典性,“线”具有延续性,“面”具有代表性,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从而再现曾经的中国。

为了体现“点”“线”“面”的经典性、延续性及代表性,我们初步选择了《情寄人生》《明月松间》《耕读传家》《人间有味》《行吟天下》《诗语年节》《家国情怀》《铁马冰河》《乐舞翩跹》九卷,编撰成第一辑,建构起《诗说中国》的多元化框架。每卷图书撰有自序,介绍该卷的写作宗旨及文化流变,给读者绘制出一幅古代社会的诗学地图,让读者随着我们穿越古今。为了便于阅读,文章以散文式的笔法、诗书画结合的形式来呈现。

从2013年年初,我和李浩先生就开始谋划编写事宜,从集体构思到草创动笔,直至今天这套书行将付梓,历时四载,四年始磨一剑,不算长,也不算短,不由令人感喟不已却又欣喜由衷。编写的缘起,更多是出于人文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觉,我们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文学观照视角去感知诗歌中的中国,打开一幅幅历史的、文化的、人生的诗语长卷,广邀海内外宿学俊彦一起完成这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策划与支持,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文化的需求,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担当;感谢各卷编撰者对古典诗歌与中国的深切感悟及辛勤撰写;感谢审读书稿的几位专家严格把关,确保了书稿质量。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促成了《诗说中国》的编撰出版。希望读者能于茫茫书海中,搭乘此叶扁舟以认知中国、领略中华魅力。

《诗说中国》是说诗,更是用诗来说中国。让我们以充满诗意的目光来观照历史的中国,观照这创造过辉煌的古老文明,观照这而今依然充满诗情画意、春意勃发的中国!

(此文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系列图书《诗说中国》总序)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开展秦岭生态 环境保护专项执法督查

本报讯(记者马昭)记者昨日从省环保督察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陕西省将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督查,对于发现的生态严重破坏行为,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终身追责。据了解,此次执法督查...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