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健品,你真的买对了吗?
□ 记者 李晓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宣称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5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公布8000余件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保健品,你真的买对了吗?
A
花费不菲却陷“保健骗局”
近日,市民吴显明给记者打来求助电话,说自己陷入“保健骗局”,吴显明所称“骗局”要从两年前说起。2016年,76岁的吴显明在杂志上看到“全国中老年健康指导中心”推广利用食物力量来治病防病的倡议书,便按书上提供的电话与对方联系,购买一种名叫“极智核劲胶囊”的药,说是能治冠心病,在药品说明上看到“对心脑血管疾病效果尤为显著”、“老龄委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产品”等标语。“前前后后花了将近5000元,但就在今年,我再次因为冠心病复发住进医院,医生说我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我才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用。”随后记者上网搜索查询“全国中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并没找到相关网页,也没找到任何工商登记或网络登记信息。
这已经不是记者第一次接到类似求助电话。不久前,记者就在82岁的黄大爷家中看到堆积如山的保健品,“中药百草”“活胰素”“叶酸铁片”等保健品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长沙,地点不一。黄大爷告诉记者,这些保健品有的宣称能治疗风湿病,有的宣称能治疗高血压。两年间,他为这20余种保健品花费10万余元,身体状况并未得到任何好转,“我向寄货方打过电话,想让他们退货,但他们没有同意,后来再打就打不通了。”
B
保健品欺诈案大面积曝光
记者注意到,食品保健品之所以受青睐,多是由于其宣传功效吸睛。在某购物网站上,记者输入“保健品”等关键词,大量保健产品出现在首页。其中销量最高的一种宣传能增强人体吸收能力,月销量达到近3万笔。但就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公布8000余件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保健品及其疗效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截至2018年3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办理并公布整治行动相关行政处罚案件8000余件。根据食药监部门官网通报,药品、保健品广告违法情形主要有:广告内容夸大产品功能主治,广告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汇总6000多种被通报违法的药品、保健品广告,被通报最多的是辽宁德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参花消渴茶,被通报166次;其次是广西邦琪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桂龙药膏,通报量为153次;排在第三位的是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出产的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通报量为137次。在通报的药品广告中,超过50%都宣称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其次宣称具有抗氧化、缓解疲劳、通肠便等功能。除了被多次通报,一些生产企业还有多种药品广告被通报违法,其中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被通报的药品达28种之多,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被通报产品有27个;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有25个产品被通报,排在第三位。
C
食品保健品要谨慎购买食用
所谓的食品保健品究竟有无疗效?市医院营养师程颖介绍,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却不以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正规厂家且质量保证可以选用,但要注意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传销或会议销售购买保健食品。其次要认准包装上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选择。但保健食品只能补充特定营养素,营养不全面,想要保持身体健康,还是要靠均衡饮食,科学搭配多种食物。”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该局主要负责假劣保健食品监管,打击保健品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夸大治疗效果等行为的是工商部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首先应搞清楚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属于假冒伪劣商品还是属于虚假夸大宣传,然后再找对应部门解决。如果是异地购买,购买者应当向产品属地的监管部门反映。现在市场上很多保健品商家都抓住老年人辨别力不高的特点来宣传,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异地或网络购买,维权难度会更大。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学会仔细鉴别,不要盲目轻信。”
新闻推荐
通车运营半年多的汉坪高速公路(5月5日摄)。 汉坪高速公路从建设之初就把生态环保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本着“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为陕西人民交...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