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关注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省政协“推进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月度协商回眸

陕西日报 2018-05-09 09:08 大字

  本报记者 齐小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启航的新时代,为这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谚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增添了新的时代色彩。

  省政协“推进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4月月度协商活动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现实需求,紧扣实际问题,围绕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积极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行调研座谈,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也是民生问题

  职业教育直接为生产、管理、服务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职业教育关系陕西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关系数千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民生问题。”3月13日至15日,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中北专修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开展调研。调研组多次召开由教师、学生参加的座谈会、研讨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分别听取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省教育厅的情况通报,以问题为导向,交流研讨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陕西省有中等职业学校265所,在校生近28万人;高职院校38所,在校生41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527个,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并举,中职、高职、本科衔接,层次完善、专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培训体系。”调研组认为,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涌现出许多“服务大师”“首席技师”“三秦工匠”,但在观念、体制、投入、师资、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没有一流的技能劳动者,更不会有一流的产业。”调研组向教育界委员、专家学者、各民主党派以及省、市、县职业教育院校、机构广泛征集并形成了交流材料26篇,详细阐述了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4月28日,在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达成共识: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保持“陕西制造”的活力和优势,大力倡导、扶持职业教育是一条最有效、最彻底、最可行的路径。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

  2004年,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全国要建成“五纵六横八连线”,陕西中北专修学院就此开展调研,创办高铁列车乘务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如今,该院累计向全国18个铁路局输送了1.5万多名高铁列车乘务人才,向社会输送各专业实用型职业人才5万多名,600多名学生已走上列车长等管理岗位。

  随着陕西正在完善“米”字形高铁、城际铁路、地铁网络建设,高铁列车乘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不仅如此,高质量发展对许多行业都提出了提升人才素质的要求。

  “陕西省当前的产业结构为劳动密集型与科技知识密集型并存,应进一步完善从中专、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扶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调研组认为,要加快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发展步伐,促使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要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通道,努力推进陕西省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跃升。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高技能人才就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平台。”调研组认为,要加快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大胆探索引企入校、进厂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拓宽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的渠道,放宽年龄、专业、学历限制,鼓励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建立起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育特色品牌专业,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现专业适应市场、市场接纳就业的良性互动。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鼓励民办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先行先试,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给予灵活政策。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以戏曲表演专业为特色,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中专、大专秦腔学历教育的高校,创建60多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各类技能型艺术人才1万多人。

  秦腔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学校。根据陕西“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测算,未来5年至10年,技能型艺术人才缺口为8万至10万人,学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要培养更多有能力的技能人才,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调研中,部分学校负责人建议,在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应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调研组建议,省上应尽早制定出台支持实行高职院校混合制办学的政策文件,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全面提升陕西省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一些委员建议,大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提升的关联度,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和校企合作学院,培养新业态和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帮助一个家庭”的目标。

  “把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做优做强,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专业人才。”调研组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力度和优惠政策保障,不论城乡户籍,只要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者,学费予以减免,吸引适龄学生入校就读,培养优秀合格人才,树立学校品牌。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战略及大国工匠事迹,正在让全社会感受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点评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手艺人”  齐小英

  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2%。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200万人。从省内来看,西安每年技术工人缺口达5万至8万人,许多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到省外职业院校招聘。

  作为教育大省,陕西省的职业教育已自成体系,但与“十三五”规划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一定差距,在观念、生源、体制、专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培养更多高技能“手艺人”,首先要突破观念的束缚。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使一些学生报考职业院校意愿较低。只有下大力气全面改善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待遇水平,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一系列措施,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才能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让技术工人有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

  培养更多高技能“手艺人”,要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当前,一些中职院校为寻求出路,不办职业教育,而去开办考大学辅导班,这显然与职业教育的初衷不符。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创新型、技术应用型发展之路,完善专业设置,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职业学校的首要标准,把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核心内容,激发学校、学生自主发展动力。

  此外,培养更多高技能“手艺人”,社会各方也要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新闻推荐

“微信办照”新增企业变更和注销功能

  本报讯(记者徐颖)记者从省工商局获悉,5月8日起陕西省“微信办照”系统新增加企业变更和注销功能,并在全省全面启用。  据了解,去年8月1日起陕西省全面实行“微信办照”...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