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古诗词意境难理解 家长可别过度解释

华商报 2018-04-30 02:28 大字

诗词作为最好的汉语美学启蒙,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文化学习再掀热潮之际,古典诗词再次被津津乐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学习的过程中,熟读和背诵,到底是学习诗词的负担还是捷径?古诗词学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一个热爱古诗词的人来讲,何时才是诗词启蒙的最佳时机呢?

诗词启蒙

幼儿时期是黄金阶段

西安市第十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洁老师认为,古诗词学习从幼儿阶段开始比较合适。虽然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但大多数已经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诗歌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很容易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陕西师大万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林晓敏老师认为,幼年是记忆力的黄金阶段,虽然这时的理解是肤浅的,但等到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更高的审美水平时,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钟飞老师说,诗词艺术最初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孩子对诗词的“兴趣”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前提。林晓敏老师说,恰当的引导对于学习古诗词最重要,这个过程需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强行要求背诵或功利性学习会导致兴趣的丧失;张洁老师认为,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应是认可与欣赏,只有真正认可古诗词的魅力、欣赏其博大精深,才会主动去接纳、学习、品鉴。而被动和盲目的学习,绝不是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态度。

西北大学附小教师杨彩平说,人在喜欢某种东西时,脑部是十分活跃的,保持兴趣才会准确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词学习

这些误区要避免

现实生活中,古诗词的学习中主要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死记硬背。上海复旦大学胡中行教授说,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再成功,都不能代替具体到每个个体扎扎实实的文化学习。对诗词学习而言,应该在保护兴趣的前提下老老实实地背诵,这是学习一切传统文化的根本。没了这个根,开花结果无从谈起。

误区二:家长一定是孩子古诗词的启蒙老师。上海复旦大学胡中行教授说,家长不懂诗文很正常,也不一定要亲自教,可以请好老师来教,但是在引导孩子之前,自己首先要理解并同步学习,把准确的内容传递给孩子。尤其在启蒙阶段,如果家长没有与孩子同步学习,这种“教”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如果说,希望有什么观点能让家长们入脑入心的话,一个是要为背诵平反,一个是希望家长们记牢,不懂就不该随便教,讲不准确不如不讲。

误区三:“过度解释”。钟飞老师提醒说,家长因为古诗词“难懂”产生一种错误想法,教孩子时,一句一句翻译成白话。学习中,首先,家长要对儿童的领悟力有基本的信任。其次,诗词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部分内容原本无须解释,否则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对语言美的破坏。

诗词学习

诗词格律和情感理解是难点

张洁老师认为,学习古诗词的难点往往在于能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却难以深层次地理解诗人为何会抒发这样的情感。究其原因,诗歌解读需要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例如在鉴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时,绝大多数学生能感受到诗人的“怨恨”,但为何“怨恨”却成为难点。如果不熟悉王昭君的生平经历,不能够“知人论世”,不了解杜甫创造这首诗的背景,就难以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杨彩平老师认为,古诗词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于学生与古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对古诗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理解起来有困难。

胡中行教授认为,诗词格律比较复杂,没有一定的积累,在把握上会有一定困难。如果说背诵是“根”,那么理解是“苗”、创作是“花”、做人是“果”。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练习。华商报记者 彭宏

新闻推荐

华商报“陕西童谣忒不忒”影响力巨大 西安一幼儿园用陕西童谣当教育素材

陕西童谣忒不忒第二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道尽了多少人久客异乡,回归故里的感慨。或许,只有方言才是我们每个人身上...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