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清:字里行间的一年四季
4月22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张一清做客上海杨浦区图书馆,开讲海上博雅讲坛165期“字里行间的四季”。
“四季里有不同的节气,它们分别有一个名称,可以用汉字表现出来。那么汉字和季节有什么关联?为什么用这个字表示这个节气?这个字是因节气而创造,还是这个字本身有一个创造它的理由,并可以用于季节里?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
比如“谷雨”的“谷”字。明代王象晋有《二如亭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清代黄奭有《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按照这些文献的说法,“谷雨”的寓意是谷物得雨水滋润而生长。不过也有些文献认为“谷雨”的“雨”应当读第四声,表示“降下”,所以“谷雨”的意思是“降下谷物”,也就是“种下谷物”并使其生长。
张一清提及,这让人想到谷雨节气的另一种传统——祭祀仓颉。传说中仓颉创造汉字的举动惊天地而泣鬼神,天上下起了“粮食雨”。因此陕西一带的百姓还逐渐形成了谷雨时祭祀“仓圣”的习俗。
此外,现在“谷”字其实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这种字形本身(“谷”);另一种则是“穀”。张一清说,“谷”上半部分像是流水,下半部分的“口”表示出入口,上下合在一起表示山谷。
而“穀”字复杂一点,“禾”在这里表示农作物。“殼”字与“贝壳”的“壳”读音和意思都相通,所以就含有农作物籽实表面那层硬壳的意思。“殼”跟“禾”合在一起,指的就是谷类农作物,后来也指一切粮食作物。例如《国语·鲁语》:“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再如《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接着,张一清又举例“立”字。“现在关于节气解释的话,很多的文献说“立”表示“建”,表示开始。所以每季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意思是这个季节的开端:春天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夏天是立夏,然后是立秋、立冬,这个解释流传了几千年。这个解释没有问题,因为它参照了大量古代的说法以及季节的特点去解释这个字。”
“但是我个人觉得,总有一点点不足。”张一清说,这个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立”这个字产生的时候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它怎么衍生出“开始”的意思?第二,四季第一个节气的名字是这个“立”,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么叫的时候,“立”在那个时代是不是已经有了“开始”的含义?”
张一清解释,按照“立”在甲骨文、金文里的字形,还有《说文解字》对“立”的解释(“住也”),“立”最初显然表示伫立。而且由于表示人静止不动地占据一定空间,所以“立” 也同时具有了“位、位置”的含义。
此外,“立”本身后来也有“即位、继位”的意思。在张一清看来,即位也好,继位也罢,究其实质都可以看作是到了某个特定轮次,新的人或事物开始占据某个位置。这样看来,“立”应当具有“占位”或者“轮到谁”的意思。
“那么,“立春”或许解读成“四季轮回过程中,又到了春天的轮次”更加妥当。当然,说“立”表示“开始、始建”等等同样是对的,只是这样的解释更像是“立”后来引申出来的含义,而“立春”这个节气及其名称却是最晚到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的。”
张一清说到,四季是循环的、不断轮转的一个过程。在轮转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会通过各种诗文、绘画表现他们对季节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仙李白曾作《子夜四时歌》,也称《子夜吴歌》,并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
“季节不同,景致与心境自然有别,这无疑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中华历史长河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者同样大有人在,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经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告诉你季节在不断地轮回,到了冬天可能是万物萧疏了,但是每一年每一季还会有好的景致,并且还会有轮回。这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他感慨,四时风光,古今文明,能够浸润在这样的自然、文化氛围中,是我们每个人的幸运。我们要感谢博大精深、优秀灿烂的中华文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俊萍)日前,由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会议通过了4个研究中心、9个分中心和5个网络协同研究中心,相关领导为这...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