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特色平台 成立一年来为自贸区建设贡献“西咸智慧”
本报讯(记者 蒋黛)昨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情况及成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亢振峰介绍自贸区成立一年来西咸新区的建设情况及成果。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自贸区西咸片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954户,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77家,在招商引资、提升行政效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提升营商环境
助力“互联网+政务”
自贸区成立后,西咸新区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狠抓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打造“放管服”改革先行区、示范区,新区着力推行“一张执照管登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流程管项目、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套网络管信用”“六个一”式的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政府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行政审批制度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线下窗口融合和线上互联网服务的有机结合,探索实现群众办事“零见面审办”“最多跑一次”目标。
去年以来,西咸新区在全省试点建设自贸区政务服务网,按照省级平台统一标准建设自贸区政务服务平台,并与省级数据平台对接共享,提供213项省级自贸事项线上办事综合服务;在全国首创“3450”新模式,即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许可;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在全国首创“微信办照”,将企业住所和名称审核制改为自主申报制,企业申办者只需完成刷脸、起名、信息填报三个步骤,企业营业执照最快半小时办结,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0分钟办结,提高了企业注册便利化。
四大特色平台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除了对标上海、广东等已有自贸区改革经验,西咸新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改革,成果显著。建设陕西省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不断整合优化金融、法律、财会等各类服务资源和政策法规,积极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采用“线上+线下”模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快速高效的政策指导、顺畅衔接的交流渠道。
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区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借助三维(3D)、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对博物馆文物资源扫描分类编码,采集形成包含文物图像、视频以及相关背景信息的文物数字化新平台,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国门,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机制。
打造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到新区工作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通”人才专办服务。
构建进出口通关大平台。依托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采用“国际快件智能管理系统”,运用智能判图、机器人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推动平台化管理。该系统设计放行能力约为2000 件/小时,每天放行约16000 件,按工作日计算,一年约为400 万件,切实减少了人力消耗,缩减了通关时间,减少查验风险。预计2018年快件中心货物月吞吐量将突破千吨大关。
此外,西咸新区还在学习借鉴国际国内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空港新城为依托,积极探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临空自由贸易港”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努力为国家建设内陆型自贸区、自由港提供“西咸智慧”。
新闻推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属企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营业收入2408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94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
本报讯(记者郭军)4月18日,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今年1月至3月陕西省省属企业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实现利润94.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较前期最好的2012年增加20.3亿元...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