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协发出消费提示:教育培训消费慎选培训服务机构
本报讯(谢静记者高宇)记者昨日获悉,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广告让学生家长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非学历教育培训消费已成为消费热点。由于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育培训消费纠纷时有出现,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培训服务机构,提高消费自我保护意识,陕西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教育培训消费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办学资质、选择正规机构。正规的培训机构,要具备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尤其要看清许可证上明示的办学地点、办学范围等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是否在有效期内。要选择合法办学、年检合格、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
甄别宣传广告,谨防消费陷阱。有些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名校名师”、“高通过率”、“不过包退”等宣传标语铺天盖地,极易误导消费者。有些培训机构还通过开设短期、低价的培训课程来吸引消费者报名,但随后的教学培训活动却与之前宣传内容不符,所以消费者一定要仔细甄别,切不可被虚假宣传误导。
核查师资力量、注重信用信誉。培训教师均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家长和孩子应实地查看教室、教学设备、师资规模配备情况,对宣传“外教”、“一对一”培训的培训机构,要重点核实教师资质和教学水平。除实地查看外,家长和学生还可通过问询老学员、让孩子试听课程、借阅课程资料等方式,广泛了解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收费项目标准、教学质量和信用信誉等情况后,再办理报名手续。
签订书面合同、拒绝霸王条款。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切莫轻信培训班的口头承诺,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要将其培训项目、教学时间、报名费、资料费、师资情况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特别是有关消费者权益方面条款,应格外留意,如果发现有限制消费者权利或免除、减轻经营者责任的条款,要拒绝签订合同。要慎重签订时间较长的合同,不要仅凭商家赠送或降低课时费等促销手段,就轻易签订超过一年以上的长期合同。
注意保留凭证、依法维护权益。教育培训消费应该注意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查看收费单据是否是有效凭证,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等,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防止遭遇“黑”补习班。出现消费纠纷后,应及时向当地消费者维权组织及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春华)4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在区域化改革及创新案例培育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据介绍,...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