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新视点 生态安葬:留一抹绿色在人间
树葬方式在铜川逐渐被接受。本报记者马黎摄
本报记者 张英 马黎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清明节,一则与殡葬有关的报道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2017年,北京市生态安葬量已经占到全年总安葬量的44%,全国领先。数字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态安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的改变。
一边是动辄数万元的传统墓地价格,让不少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一边是生态安葬作为一项消耗小、污染少的安葬方式,在全国推广。陕西省推行生态安葬的情况以及普通群众对生态安葬的接受度如何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陕西省生态安葬处于起步阶段
生态安葬不仅是一种殡葬方式,更代表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骨灰自然葬、骨灰撒海、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多样化的生态安葬方式给生命的终点站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017年11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确定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单位)的通知》,确定包括陕西省在内的80个地区(单位)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单位),重点围绕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治理农村散埋乱葬等开展先行先试。而在此之前,陕西省就已经开始积极探索骨灰存放、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目前,全省各地积极宣传选择非基本农田建设公益性公墓实行集中安葬,逐步减少传统墓穴式安葬,大力推广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对经营性公墓,探索建立节地生态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其从依赖土地、石材等资源消耗向绿色人文发展转型。
4月3日,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在全省殡葬工作和清明节祭扫安排情况通报会上表示,总体上看,陕西省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不高,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部分地区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较为突出。
郭惠敏坦言,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中统筹规划、协同发力、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城乡居民、殡葬服务单位、基层组织和相关社会组织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形成参与和推动殡葬改革的整体合力。
普通群众对生态安葬仍有顾忌
“我个人是倾向将来选择生态安葬方式,但儿女们可能会觉得太简单,心里过意不去。”76岁的西安市民钟天魁并不抵触生态安葬,但对于身后事的安排,他觉得有必要征求儿女们的意见。“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讨论过将来的事,不过,我相信只要不影响祭奠,地理位置、环境、交通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话,儿女们也不会反对。”钟天魁说。
4月3日,记者在铜川市殡葬管理部门组织的节地生态免费安葬活动现场采访了几名群众。46岁的杨莲对生态安葬不太感兴趣:“我还是会给老人选择传统的殡葬方式,树葬虽然好,但时间久了,位置可能会模糊,以后想祭拜,都找不到正确的地方。”50岁的谢勇是生态安葬的支持者,他表示自己将来会选择树葬这种新的殡葬方式,环保又省钱,可以给子女们减轻经济负担。
通过在清明节前后走访,记者发现,对于生态安葬,人们的顾忌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习惯了到墓前祭扫的人来说,生态安葬的整体体验较差;二是是否选择生态安葬,往往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亲朋好友的接受度也会有很大影响。
“节地生态安葬是顺应自然规律,不仅改变了‘逝者与活人争地\’问题,还能较好解决荒山绿化问题,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生态安葬对于殡葬改革、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和树立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民政厅社会处调研员张勇说,总体来看,陕西人的殡葬观念已经逐渐有了转变,厚养薄葬、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他山之石:生态安葬有补贴奖励政策
2017年北京市生态安葬量占到全年总安葬量的44%,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人们殡葬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多项政策,对骨灰撒海等自然安葬方式进行补贴。2016年,北京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和《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管理办法》。在丧葬补贴的基础上,北京市还增加了生态安葬方式补贴。例如,选择自然葬将全部免费。
2017年年底,浙江省温岭市出台《关于实施海葬生前奖励有关规定的通知》,在以往海葬后家属获得2000元奖励不变的基础上,对70岁及以上当地户籍人口增加“生前享有”的奖励政策。《通知》规定,2018年起,7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员如签订《实施海葬奖励协议》,承诺在去世后一年内实施海葬,每月即可领取奖励金,70周岁、80周岁、90周岁和100周岁及以上者每月可分别领取100元、200元、300元和400元。如去世后亲属不按协议实施海葬,须一次性返还逝者生前已享受的奖励金。截至今年3月,已有24位老人签订了相关协议。
据了解,温岭市自2008年开始鼓励海葬。温岭市中心陵园还为海葬者设立海葬纪念园,建立海葬纪念碑,并且每年都会举行祭祀仪式。
让生态安葬叫好又叫座,离不开人们观念的转变,更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倡导推广的各种生态安葬方式,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离殡葬改革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在生态安葬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的陕西,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生态安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新闻推荐
□罗薇从阿斯旺去往阿布辛贝神庙的路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窗外,是茫茫的撒哈拉沙漠,之于看惯了青山绿水和人烟浓稠,习惯了都市噪音为背景音乐的我们,那是一个神秘独特的异域时空。世间杂芜...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