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我用5年为56个民族造影留像

铜川日报 2018-03-31 15:41 大字

白族宋金钟摄

哈萨克族叼羊宋金钟摄

自2013年以来,陕西铜川摄影人宋金钟与朋友一道,拍摄中国56个民族影像已有5年之久。从北国边陲到天涯海角,从茫茫草原到巍巍昆仑,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坡,从戈壁荒漠到天山南北。从茶马古道到闽南沿海,从湘西山区到黔桂村寨……他深入到56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不仅拍摄到56个民族的古老建筑、独特服饰、原始劳作、祖传工艺、盛大节庆等影像,而且还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等,比较全面地记录了56个民族的部分历史和现实生活状况。

2017年底,宋金钟终于完成了56个民族的影像记录。历经5年的艰辛拍摄,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深刻体味,一路拍摄也让他总结出了不少经验。———编者

拍摄计划和拍摄理念

 刚开始拍摄民族影像时,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到了拍摄现场后,我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才终于总结出了一些方法。那就是在拍摄前,首先要制定一个拍摄计划,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和研究所要拍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节庆、饮食服饰、民居建筑、语言文字、文艺体育、生产生活、信仰禁忌等,拍摄前对拍摄对象要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其特色、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拍摄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拍摄民族影像,大多数人理解为是到旅游景区拍摄。我们最初拍摄时也是这样。2013年,在云南省丽江玉水寨景区拍摄时,由于交通便利,景区的建筑粉饰一新,演员服装艳丽、年轻漂亮、会说普通话、便于沟通等,有许多拍摄的有利条件,一天下来就完成了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3个民族影像的拍摄任务。虽然这样拍摄耗时短,花费少,容易拍摄,可是拍出的民族影像多是表面现象,景区的民居、服饰、饮食歌舞、生产、生活等都与这个民族主要聚居地有一定的差距,看起来也不够真实,这样拍摄出来的的民族影像的价值和意义不大。

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摄影理念,深入到这几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贴近生活,以拍出真实的故事和原汁原味的影像,以及拍出耐人寻味的瞬间为理念。

民族节庆和文化习俗

 中国56个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拍摄各民族的节庆活动,可以发掘出这个民族具有特色的代表性画面。

2016年12月18日,我们专程赶到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拍摄了侗族萨玛节。“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榕江县13个侗寨的逾千侗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汇集在古榕成林的三宝侗寨,侗族歌舞展演巡游、大歌比赛、民间原生态祭祀萨玛等活动以其气势恢宏的壮观场面和神圣庄严的祭祀仪式等,吸引着我们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美好瞬间。

中国56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有的还是这个民族独有的。如侗族大歌、朝鲜族农家舞、蒙古族长调民歌、汉族书法、藏族藏戏等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傣族象脚鼓舞、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畲族民歌、土家族摆手舞、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水族马尾绣、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彝族火把节、苗族鼓藏节、撒拉族婚礼、壮族刘三姐歌谣、瑶族医药、高山族拉手舞等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1月,我们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中国傩城”,还抓拍到仡佬族民间绝技———高台舞狮和傩技煞铧。高台舞狮由表演者站在10多米高的桌腿上面舞狮子,动作极尽高、难、险、巧。煞铧,则是表演者用牙齿咬住烧得通红的铁铧,在舞台上走来走去,表演的危险系数极高。另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还曾抓拍过哈萨克族叼羊、姑娘追等民族习俗。

特色符号和入乡随俗

 每个民族,都拥有具有民族特质的图腾符号、语言符号、建筑符号、服饰符号、仪式符号、习俗符号等,这些符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拍摄当地民族的特色符号,可以让人们对影像中的民族一目了然。如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白族的民居建筑是重檐瓦房,还有傣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羌族的碉楼、傈僳族的木楞房、哈尼族的蘑菇房等。又如,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祆粉裙为典型;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都喜爱戴白色圆帽;瑶族大都穿黑色或深蓝色衣服,衣料多由蓝靛浸染;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衣服鞋帽都以狍皮为原料……这些别具一格的建筑和服饰,就是这个民族特有的符号和标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特有的风俗,特别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庆、节日、丧葬、禁忌、礼俗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拍摄时,必须要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习俗和忌讳。只有熟知拍摄对象,在交往过程中才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也才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民族博物馆和文化传承人

 在各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大多数都有民族博物馆。有的在自治州、自治县,有的则在民族乡、民族村。拍摄当地的民族博物馆,可以发现许多民间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珍贵文物。门巴族博物馆的民族服饰,展现了从树皮到以火草、棉麻、丝绸为原料的历史轨迹;赫哲族博物馆有6000多年前赫哲族人使用过的的石斧、陶罐等,有弓、箭、猎枪、猎网、渔捞等,还有鱼皮衣裤、桦皮船、狗拉雪橇等,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用鱼皮做衣服还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5年的拍摄过程中,我特意到各地民族博物馆中走一走,看一看,拍摄一些影像,这些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个民族的认识。

除了拍摄民族博物馆外,我还拍摄了当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省荔波县民间盛行的布依族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4月,我们在当地见到了90岁高龄的傩戏传承人何星辉老人,听他详细介绍了傩戏的起源和发展,并观看了傩戏表演。流传于乡间的傩戏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观看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传承越发困难。目前,全县仅有布依族傩师3人,且年龄最大的已90岁,最小的也年过70岁,传承人的相继去世造成傩戏后继乏人。通过镜头,我们希望为傩戏文化和更多渐已消逝的民族故事留下些许影像资料。

(摘自《中国摄影报》2018年2月13日二版)(宋金钟)

新闻推荐

全国排舞教练裁判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闫斌)昨日,为期3天的全国排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在西安开班,共有来自全国的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全国排舞广场舞推广中心常务副秘书长单缨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此次培训班的举办...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