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钱多并不会让后世记得 但艺术推动者会
3月28日,“2018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三届)暨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与创新高峰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组合监管人Jeremy Eckstein等数百位来自全球艺术、金融投资、高等教育与研究行业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活动。
谈及艺术与金融的关系,Jeremy Eckstein说:“最重要能够留给他们的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当我们过世之后,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有钱而被后世记得,或者不止因为有钱,更重要的是因为你是艺术的推动者,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艺术品,我们是为下一代照管这些艺术品,并且将这些艺术品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只是一个看门人,通过这种赞助和捐赠让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此刊发论坛上部分发言内容。
中外嘉宾在现场进行亲切交流
周功鑫(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辅仁政治大学教授):
我自己从事美的教育已经有40几年,审美最终的效益是提升人的品德。因为我们从美的当中学会了一种平衡,哪种平衡?也就是精神的平衡、物质的平衡,还有就是理性的平衡、感性的平衡。在这样的平衡下,懂得去尊重别人,而且不会急功近利。今天我的题目就是怎么样跟当代的科技结合,让科技与艺术怎么样达到了中国文化普及的效应。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辅仁和政治大学教授周功鑫
我自己在台北故宫前后有两任,1972年进入故宫工作,到1999年,那个时候第一任。当时自己是负责展览教育局公关,1987年,当时所有博物馆还没有想网络的时候,我们故宫成立了资讯中心。资讯中心里面都是科技人员,可是他们对怎么样用科技跟博物馆的结合,他们还在学习,那个时候他们就提到你要设故宫网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收集内容,怎么样制作内容。我自己因为在1969年曾经学过第一代的电脑,我要让各位知道学艺术再加一个东西,不一定是两个都很好,可是有一个是可以辅助你的。在我们的网络中,第一个一定是故宫的历史,第二个一定是展览,第三个是教育活动,第四各项的服务,第五我们加了一个图书馆。这样的一个成立之后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博物馆普及上如何能够跟科技结合,尤其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推广的面很广,也可以达到深的效果。
台北故宫
2008年,马英九征召我回任,希望我回去改革,我回去第一年就筹划facebook,2009年推出了社群网络。当时我是第一时间设立,同仁说不会做,我们的资讯人员就说要有多少人来维护这个网络?我说你错了,社群网络是观众跟博物馆之间的连接互动,你可以设定你要什么,我们特展换的非常频繁,三个月一次,我说只要一个研究员就够了,因为他本身的研究深度、广度都有,所以每一次的专题他就可以对付所有的,去跟使用者有互动,所以一直到现在都经营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跟着社会的脉动,博物馆跟着社会的脉动,在推广上面它的效益是很广的。
前面讲的一个是网络,一个是社群网络,现在我们讲用科技怎么辅助展览?《富春山居图》一出来,大家认为它是名品中的名品,这是在西元1350年的作品。刚才提到了水墨,中国画的可贵或者是特殊的地方,也就在于水墨的变化。我们常说墨有五色,黄公望把墨用到了极致,富春江周围的景色是江南的景色,他要把江南的景色,所谓的土山跟北方看中国画里面北宋的岩山是完全不同的。他怎么借着这个笔把江南的风景画得那样传神,而且是那样的细致,能够呈现得那么好。你看它的披麻皴,怎么样擅用披麻皴画出了山土田头。当时一画完,后面历代的收藏家争着到收藏。这幅画有个特殊的命运。所以这幅画我们能够在2011年能够一起合璧展出,对全世界喜好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的人是一个福音,为了让民众了解黄公望,了解《富春山居图》,了解元朝的文人画,我们就借用新媒材。我们用数字化放大,整个墙面把这两幅画完全密合,这幅画上面有8个小人,我们做了特别互动的制作。只要观众轻声地对画“喂”一声,上面的小人就会对你挥手,下面是对话,把传奇故事用动画的形式介绍。黄公望自己写了《山水诀》,教一般人画山水怎么画法,我们把里面画石、山、木让民众能够互动的在屏幕上自己去组合自己的画。另外是听山水,把《富春山居图》用大的颗粒接成,坐在那边听音乐就能不断的对话。最后山水对话,我们用木偶戏来讲故事,讲元人画的发展,以及黄公望本身画的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你如果只放真迹一般人看不懂,这次的展览为什么成功?也就是老少皆宜,年轻人看得懂,不懂中国画的人也看得懂。在这样的展示下面,“山水合璧”大展在那一年在伦敦被评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展览第三名,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最受欢迎的博物馆里面第7名。因为这些展览,让我们获得了一般民众很大的评价。
富春山居图(局部)
中华文化本身悠久博大,如何能够让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累积的丰富中华文化这样一个种子能够广面深度的散播在每个人的心田,尤其是年轻人,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这些前人的智慧、方法以及长期有系统的推广,希望内化成青少年的想法与作用,使他们成为有教养、有内涵、有自信的社会中坚,进而创造更祥和的社会与更美好。对一般人培养欣赏者,对艺术,对美的东西欣赏的能力,他的鉴赏能力,甚至收藏的能力。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我谈一个较为宽泛的话题“文化金融”。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文化产业毫无疑问成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我想在两会之后,这个趋势会更明显,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在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后,这个趋势已经彰显无疑了。从实践来看,金融做得好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也普遍比较好,这是一个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可以得出来的一个结果。
我谈一下艺术品抵押。首先艺术品抵押模式不太顺利,银行回归到传统的信用模式。艺术品抵押在银行信贷体系里面目前发展不太顺利,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态性的原因,这个生态性原因具有艺术品行业的问题。比如说假冒伪劣:赝品,充次。还有艺术品基础市场还没有真正做起来,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艺术品大流通和大数据,形成这样的大流通、大数据,到了金融的层面上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也有金融领域的生态性问题,也就是现在风险、管控逐渐成为一个核心主题,因此对于像艺术品乃至泛文化的高风险领域,金融机构变得也会更加的谨慎。
要进一步的发展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艺术品整个市场生态的问题,我还是一以贯之的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基础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这是一个根本。艺术品消费市场如果不活跃、不发达、不普遍化,艺术品的金融很难真实的做起来。第二个看法就是在风险承担机制方面要做起来,我们一起来的也有做艺术品的,他们和保险合作,通过保险反单保到做抵押,中间加了一个风险分担机制。这个看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文创专行发展比较顺利。北京做了专门的文创分行和支行,现在不仅在北京,在陕西、浙江等等,都有类似的尝试。
Jeremy Eckstein(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组合监管人):
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组合监管人Jeremy Eckstein
艺术领域的慈善就是为了艺术品而慷慨解囊。这其实也是鼓励艺术品的收藏,鼓励艺术创造。其实艺术赞助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在15世纪就已经有这样的艺术赞助活动了,这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一个成员Larenzo。其实现在21世纪也有类似的人物,但是名气可能赶不上美第奇家族。比如美国著名的收藏家艾利Eli Broad,他的很多捐助也是和我们慈善和赞助是相关的。Larenzo资助了很多意大利著名建筑,佛罗伦萨有个著名的圆顶大教堂就是他资助起来的,包括里面的绘画也都是他出钱赞助艺术家完成的。
佛罗伦萨原顶大教堂
我们看一下在欧洲一些艺术慈善非常好的例子,先举一个比较早的例子。18世纪有位英国爵士Hans Soane,他一生收集了大量的作品,超过7千件,都是他的私人藏品。他有一个遗愿,在他去世之后所有的这些藏品应该向英国的公众开放,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把所有的藏品都捐给了国家,并由此成立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已经是全球最著名的,或者在英国最著名的一个景点,每年有超过7百万自游客造访大英博物馆。这位爵士一开始创立大英博物馆是一个慈善的义举,现在已经成为英国旅游业巨大的支柱,每年都有7百万游客来到大英博物馆,对于所有的相关旅游产业,包括酒店业、餐饮等等的旅游业都带来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慈善义举对经济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一下Eli Broad先生,他是把自己所有当代艺术的收藏作品捐了出来,建立了一个财富管理基金,同时也在洛杉矶设立了Broad当代艺术馆,这个艺术博物馆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善举把自己的收藏向公众进行分享的做法,以及专门建造一个美术馆来展示自己的藏品成了洛杉矶整个中心城区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作用,所以这个善举不仅仅只有经济效应,而且对于整个市中心的更新也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很多博物馆现在缺乏资金支持,在美国和英国,有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甚至想要卖出一部分的藏品以维持生计,这其实是和博物馆最初的理念是相左的。博物馆不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但是悖论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博物馆又不能正常的运作,所以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慈善博物馆捐赠基金,它的目的就是支撑博物馆的运作,让博物馆能够继续购买更多的艺术藏品。
另外还有个非常有名的计划,称为“百分比艺术计划”。在这个计划下面鼓励所有的新建建筑或者重新翻新的旧建筑,要把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预算用于支持公共艺术创作。可以是在建筑外或者内部放置艺术作品,这样可以让整栋建筑更有吸引力,同时也可以推动城市的更新。百分比艺术计划就是要把建筑2%的预算用于鼓励公共艺术的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另外一个重要的藏家是Buccleuch公爵,这个被称为英国的凡尔赛宫,在这个庄园里也有艺术作品,都是由他们家族一代一代成员赞助完成的。这个庄园也是对公众开放的,现在照片上有游客在参观,有专门的人向他们讲解庄园内的藏品情况。在英国我们认为这种对于财富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也是专门推出了几项计划,能够确保这些家族他们在继承大量文化艺术作品遗产的同时,能够将这些艺术作品对公众展出。其中一项是有条件的免税计划,也就是说你继承了家族的一些艺术品,你不想交继承税,你要允许公众参观艺术品就可以不交。相当说你为了免税可能需要去把你家开放,比方说特定的时间。当然你不想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政府有一个替代接管项目,如果你愿意去卖出你的艺术品,他们鼓励你不要在公开市场上去销售,而是鼓励你去捐给公共美术馆,就是一种免税的机制。也就是说你的艺术品如果不去公开销售,而是捐给了国家的美术馆,你本身交的税务里面有一些是被免去的。
还有其他的项目,比如说企业赞助、艺术赞助项目。去鼓励一些企业来支持艺术品,特别是为艺术组织进行融资的服务。英国历史保护,还有国家信托都是相关的一些,机构会去融资支持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可以给他们维修、维护提供一些基金,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观这样的机构。
大英博物馆
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大部分人其实走过这一生都是希望能够留下什么东西让后世去记得,就像金钱的价值来源于你用它创造了什么。我们可以留给下一代最好最宝贵的东西,特别像中国人这么有钱,而且又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实我们可以留给后世的人很多东西。最重要能够留给他们的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当我们过世之后,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有钱而被后世记得,或者不止因为有钱,更重要的是因为你是艺术的推动者,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艺术品,我们是为下一代照管这些艺术品,并且将这些艺术品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只是一个看门人,通过这种赞助和捐赠让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使用我们的财富,通过捐赠和慈善的方式来支持艺术。这些模式在中国也可以复制,这样的话我们其实也会得到后世的一种感谢。
黄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所长):
艺术品资产的特性和财富管理的模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艺术资产的特征,第二个是消费,第三个是财富管理的模式。
首先是艺术品的特征,艺术品是一个情感的个性化产物。第二艺术品的专业化门槛是比较高的,是非标准的。艺术品市场特别需要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或者说收藏者和专业的艺术的咨询机构三者来融合。
第三艺术品投资和股票、债券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它的精神收益,这是它独一无二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即消费市场。最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城镇吃和穿在消费中的占比明显下降。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明显在上升。这几年中国经济的热词,第一个是供给侧改革,第二个是消费升级。现在80、90,甚至00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远远高于50、60后,这些恰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
第三个是艺术品的财富管理。艺术品的财富管理,你在中间做一个专业的机构,实际上就是在繁荣的市场和不规范的市场上做一个中间的桥梁,帮助客户降低风险。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很快,但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又非常的混乱。艺术品金融能够真正的发展,需要所有人做出共同的努力。
西沐(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
中国艺术金融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结果。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它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都取得了一些质的进步。但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具有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等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发展有两个大的板块在迅速的拓展,一个是艺术消费不断地兴起,另外一个是收藏投资市场在不断地拓展。
西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问题:第一个是诚信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第二是定价机制,第三大的问题是退出机制。 必须依靠资本的力量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瓶颈。
艺术金融发展到今天,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和传统的艺术品市场的动力机制有所区别?我们要重塑艺术品市场的动力机制,围绕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来整合发展的一些新动力、新情况,推动艺术品市场动力机制的重新塑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靳鹏)3月29日,由陕西省体育局承办的第165期“邀请公民代表走进省政府”主题活动在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丈八训练基地)举行,数十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公民代表受邀参加了活动。“邀请公民...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