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陕历博国宝大揭秘之二 “画”里千秋事

三秦都市报 2018-02-24 03:01 大字

《客使图》壁画

《宫女图》壁画

《狩猎出行图》壁画

《马球图》壁画

万国来朝 《客使图》壁画显盛世

一千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各国商贾把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纸张带到中亚和欧洲,把世界各地的香料、药材、文化等带到长安。出于商业贸易、宗教传播、遣使纳贡等原因,唐朝境内活动或生活着不少的胡人。于是唐朝设置鸿胪寺、礼宾院和典客署,专门负责来唐使节的各项事务。关于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异域使者的情况,唐代文献记载的很多,但以图像形式展现的唯有章怀太子墓中的《客使图》最为著名。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中,记者看到了这幅尽显“万国来朝”盛世的《客使图》。它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使者,文博专家从衣着相貌推断,其中二人应是拂菻国(中国古代书籍中对于拜占庭帝国的称谓)、新罗国的使节,另一人应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室韦族或靺鞨族使者。

“该《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原本西壁相对应也有一幅《客使图》,但如今仅存留临摹资料。”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告诉记者,目前关于东西壁两幅《客使图》壁画中六位使者的来意,虽然学术界说法不一,但起码反映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国家来往密切的史实;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表现外国使节和人物风情的图像产生于开放的、与周边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时期,除了表现具体的事件外,在国家强盛时这种图像又是四夷来朝的象征。

狩猎成时尚 《狩猎出行图》里的大唐记忆

爱好狩猎是皇宫上流社会流行的风气,王公贵族将骑马狩猎作为增强武艺、愉悦身心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组)国宝之一的《狩猎出行图》出土于唐章怀太子墓,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观的鸿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

壁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着紫袍、雍容端庄的官员。他身无佩箭及箭囊,显然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人所乘之马截然不同。为了避免马在奔跑中互相干扰,其他马匹均剪鬃扎尾,而这匹白马则颈披长鬃,马尾垂散。更为有趣的是只见其左边的前后蹄抬起,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马的走姿,这种马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走马”。一般的马行走或奔跑时身体上下摆动,如波浪般起伏,而这种走马鞍背平稳,骑之无前颠后仰之苦,不易产生疲劳,其速度也不次于一般的马。这种走马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此外,在《狩猎出行图》壁画中,可见两骑手身后蹲伏着猎豹和猞猁,这也是两种用于助猎的动物。据史书记载,在唐代由于帝王喜好狩猎,西域各国纷纷向唐廷进贡猎鹰、猎犬、猎豹。猎豹和猞猁据说是印度孔雀王朝(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瓶沙王首先驯养成功的。

风靡一时 《马球图》里的娱乐体育

除了《狩猎出行图》壁画,在唐章怀太子墓中还出土了另一件国宝《马球图》。

唐代初年,马球运动已在我国宫廷开始流行了。由于唐太宗的大力提倡,马球运动迅速风靡全国。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时,唐玄宗还专门组织了以自己为首的4人“皇家球队”打败了10人组成的“吐蕃代表队”,可见当年大唐“皇家马球队”的实力确实非同小可。

记者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看到,《马球图》壁画之中,20多位骑手,均戴幞头,穿窄袖长袍、墨靴,腰间束带,为首数人左手执缰,右手执偃月形球杖,跃马奔驰,各逞技艺,争击一只弹跃的红色丸球。击球手分穿黑、白两色服装,似分两队角逐。其余10骑,或伫立观望,或驰骋于山谷间,似为观众或等待上场的球员。画中以青山、古树为背景,表明这场马球运动开展于郊野之中……千年之后的人们,驻足壁画之前,仿佛还能够听到场上厮杀时发出的叫好和呐喊声。

“‘击鞠\’这一大唐极为兴盛的体育运动,因缺乏实物资料,而文献记载又过于简略、零乱,始终扑朔迷离。我们很难直观地领略当年这一风靡朝野的运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直到《马球图》被发现。马球是带有军事性的体育运动,因此军中打球盛行,左右神策军中有专门的打球军将。每年新科进士都要去参加‘月登阁打球会\’。”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研究专家介绍,唐代长安有30多处马球场,成为长安城一大文化景观。不论在他们长期居住的王宫里,还是在他们的离宫禁苑都筑有马球场,1955年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东内苑出土的方形石碑,上刻“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大和辛亥乙末年建”,这是唐宫廷内有马球场的实物证据。

顾目流盼 《宫女图》里的“千古第一美人”

唐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共绘九女,有的端杯执盘,有的抱物持扇,有的举蜡烛、握如意;有的顾盼生辉,有的安详持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苟言笑,有的似怨似喜,一个个犹如仙女下凡。在这九位美人中,第六位捧杯女子最受关注,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东方维纳斯”。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其撰写的散文《壁画》中,这样描述《宫女图》中的“六妹”: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九位宫女高髻便妆,髻上不插金翠花,不戴宝钿簪珥,朴素无华,大方明净,清新健美,格调高雅,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一队宫女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伍,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皇宫贵族,如何过着呼奴唤婢的奢侈生活。”著名唐墓壁画研究专家程旭博士说,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死时年仅17岁。据墓志铭记载,李仙蕙因难产而死。而据史书记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的丑事而被武则天“杖杀”。中宗即皇位后,追封惨死的女儿为“永泰公主”,并于公元705年将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于乾陵东南。这幅《宫女图》属于国宝级文物,被列入了中国禁止出境的文物。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最高检挂牌督办33件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陈菲)为充分履行保护公益职责,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决定对33件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挂牌督办。据悉,这些案件线索是最高检对2017年以来的督办案件...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