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制定环境政策: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

西安日报 2018-02-12 06:21 大字

“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或者说环境问题是生产力水平的响应。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或生产力发展,末端治理只能是辅助手段,否则就是本末倒置。”陕西省环保厅原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司全印在发言中亮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司全印说,环境不仅仅是污染问题,更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相比,前者是疥癣之疾,后者则是心腹之患。因此,保护具有重要维系生命活动功能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就是空间管制的思想。目的在于划分出人类活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区域,以确保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环境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管理。内容包括人类数量的控制、消费的适度、活动范围的限定、不当行为的禁止、污染后果的消除等。实践证明,技术进步之外,政策(包括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是环境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政策必须科学合理,这一点对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应当成为制定政策必须坚持的原则。

“入冬以来,西安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家有目共睹。什么原因?天气条件占多大份额?污染物削减占多大比例?这个问题应当认真总结一下。”众所周知,城市空气质量受天气控制非常明显,昨日晴空万里质量优良,一夜之间就可能转为雾霾笼罩重度污染!明日一场大风,又可能天朗气清云白天蓝。司全印建议由气象部门联合环保部门及科研机构立题研究,对近年来污染源的削减量,气象条件的差异性、主要措施及其经济代价等等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以便指导今后的治理工作。通过总结,既可以避免盲目乐观,又可以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司全印认为,目前用于环境考核的排名次及末位处罚的制度不科学。应当提出科学的考核标准而不是末位淘汰。因为差异永远存在,包括条件。如此做法对条件困难但尽力工作的基层干部极为不公平。尤其是以处罚干部为主要手段的做法,甚至不问是非曲直和事故原因,一味严查重处,必将导致涉事干部遇事宁左勿右,以求自保,最终拖慢环境质量改善的脚步。

司全印表示,限期完成的工作计划应增加科学性。一方面,越来越严的各种制约和限制,如车辆限行、不得动土、取消公车、各类会议、检查、督查;另一方面,项目必须环评、环评必须审查、审查必须审批,方案要评审、设计要调研、项目要招标等等,均是制度规定,一项都不能省略。因此,限期计划和既定目标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新闻推荐

陕西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出台 反欺凌反暴力内容将纳入教学

■安全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课程计划■学校周边实行学生安全区域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完善一键报警系统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