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十年磨一剑吉金铸华章 《陕西金文集成》获奖感言

陕西日报 2018-02-03 06:11 大字

《陕西金文集成》精装版,全16册。

支旭仲赵建黎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我社《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喜获大奖,不仅填补社史空白,也创造了陕西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陕西金文集成》作为依托于出土青铜器铭文整理成果编纂成的出土文献图书,此前还入选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精品带动效应。该书的组织谋划和编辑出版,前后历时十年,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及出版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也是我社倾力践行精品兴社战略的缩影。

一、厚积薄发谋篇布局

该书的获奖,是三秦出版人多年来薪火相传、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也是我社现任班子抢抓机遇、善作善成的结果。建社30多年来,争取国家大奖一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前出版了不少好书,也获得了不少重要奖项,却总是与大奖失之交臂,痛定思痛,我们深切认识到,要想获大奖,必须要有具备“获奖潜质”的好选题。《陕西金文集成》堪称我社成立以来各方面最具冲奖潜力的选题。它是对陕西优势文化资源——金文的整理,具有独特的学术文化价值。陕西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王畿之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不仅以青铜器发现丰富而著称,更以造型精美、有铭铜器出土量大,铭文长和内容重要而备受关注。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涉及西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史、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明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材料,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而我社作为西北唯一古籍专业出版社,成立之初就将出土文献整理作为主攻方向,在包括金文在内的出土文献整理图书出版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金文类图书出版的情况、时间节点以及青铜器考古发掘进展来看,也确有必要推出一套搜罗宏富、及时反映最新考古成果和研究成就、彰显创新编纂理念的金文图书。1989年,我社曾经出版《陕西金文汇编》一书,收录了秦以前的有铭铜器1030余件,仍然不够全面,且少图形资料。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其中明确为陕西出土者950余件,对流散海外的以及各地文博馆的旧藏从未发表者亦未收录。

历史给了我社出版一套有关陕西金文文献整理的传世之作的良好机遇。

按照冲奖图书定位,我们预设了国家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精品佳作——国家大奖的路线图,并利用各种契机踵事增华,对该项目进行潜心孵化。2004年底,由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陕西省古籍办)主导,《陕西金文集成》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06年,我社与陕西省古籍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达成共同编纂出版《陕西金文集成》的共识;确定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张天恩博士担纲,正式启动编纂工作。经我社申报,《陕西金文集成》于2010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2012年8月正式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2010—2020十年规划。2010年底,“陕西金文集成”课题又被确立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2年经我社申报,该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为角逐国家大奖奠定了坚实基础,拥有了重要的“获奖基因”。

二、攻坚克难广搜博采

该书能否成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资料搜集。千百年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星流云散,流落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金文资料,不只藏于陕西境内,实分散于本省及国内外上百家文博馆院、考古机构、大专院校及私人藏家,要想逐一寻获,确非易事。作者团队整合各种资料信息,从大量出土器物中考定遴选出“陕西出土”的青铜器,确定存藏信息后,经过艰苦细致的考证辨析,去伪存真,验明正身,然后逐个求索。年过六旬的主编张天恩先生带着项目组成员,随身携带摄影器材以及打制拓片的工具,上京津、下深广、奔齐鲁、赴宁沪,面向国内众多文博单位采集金文数据或前往制作。继而又赴美国、日本20余家美术馆、博物馆,搜求或制作了许多非常珍贵的金文资料。

搜集资料的过程旷日持久,异常艰难。特别是在编撰体例上,除器物照片之外增加了铭文拓片和照片,使得工作量和难度成倍增加;许多器物的铭文照片,都要重新拍摄。项目组往往为了一件器物照片,费尽周折。不少资料只能辗转托人联系索求,有的及时回应,更多的是石沉大海。

经过数年时间锲而不舍的努力,项目组终于完成近2000件器物的图文资料搜集。

三、精雕细琢共铸精品

资料基本齐备后,作者团队开始撰稿和总纂,这一过程同样历尽艰辛。全书字数看似不多,每件器物介绍信息简短,可是背后的付出却是巨大的,主编张天恩研究员几年间不避寒暑,考辨资料,核定释文,付出了大量心血。

出版社方面也做足了功夫,从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开始,我们专门成立了由社长、总编直接调配工作的项目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配备了执行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编辑业务能力过硬的编辑团队。在资料搜集和撰稿阶段,编辑团队提前介入,提前做足功课,定期与主编商讨金文资料著录方式、图文呈现格局,帮助作者整理核查图文等;在编辑加工及校对阶段,他们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先后闯过了资料整理关、器物组合厘定关、释文核校关。该书编辑审校难度之大非比寻常,看校样时,不能像其他书稿那样只读纸质校样,必须先在电脑上安装特殊的“金文文字录入系统(本书顾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自己发明字库软件)”,将电子版“作者原稿”打开,与纸质校样逐字对照,那些排出来的金文文字与我们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有较大差别,在排版打样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变化,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乱码,每一校次都要这样仔细对照,很是费时费力。

在装帧设计环节,我们联系了省内外三家设计公司,反复比较各家拿出的设计样后,最终确定由擅长文物图书设计的朗润图泽公司负责设计。印刷是在国内五家知名印刷企业中反复询价竞标,最终综合考量质量、报价、服务便利等因素,确定中煤地西安地图制印有限公司。他们不负所望,组织最强的技术骨干,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破解了多个工艺技术难题,确保了图书的印装质量。

四、承古开新不负厚望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展示在读者面前的精装8开16卷《陕西金文集成》,内容精粹,设计精美,印装精良,完全达到预设目标。其内容更是达到超迈前人的新高度:一是收集空前丰富,是迄今为止收录陕西有铭青铜器最多最全的一套书,对历史上有记录属于陕西所出并尚存于世或有线索之铭文资料,均予以搜求著录,总数达1973件,尤其是欧美日本100多件,十分珍贵。二是所收器物时间跨度大,从商代中期到三国时期。其中收录了150多件两汉三国有铭铜器,这些器物大多从未被著录过,其铭文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等,是研究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文字从商周大篆到秦汉小篆、隶书嬗变的绝好资料。三是架构体系科学合理,多有创新,与以前所有同类书不同,第一次按照陕西现有行政区划分区呈现,地域空间概念十分清晰,堪称真正意义上的“陕西”金文集成;所有器物按照出土时原生态的墓葬单元或窖藏组合编排,各有归属,脉络谱系分明,研究参考价值极高。四是金文呈现要素丰富而新颖,特别是铭文局部高清彩色照片堪称前所未有的创举,将铭文笔画细微特征清楚地呈现出来,能够使读者观察到器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图书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该书反映了陕西作为上古时期青铜器重镇的全貌,为古文字学、考古学、古典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第一手资料;将对中国古文字研究以及商周至秦汉历史文化各方面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著名金文研究专家吴镇烽、张懋镕等先生称赞该书的出版是陕西古代文化整理与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青铜器之乡”的陕西省,终于有了与其身份、地位相符的一部金文著录书。虽然著录的是陕西金文,但其意义已远不止此,对今后其他金文著录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陕西金文集成》取得成功,是各方精诚合作、协同攻关的结果。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文物局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领导对项目实施给予大力支持;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领导多次作出指导建议;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吴敏霞所长在项目策划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还亲自参与资料采集,审阅书稿,并多次就设计印制工作进行指导;海内外上百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以及众多专家学者、有识之士为该书出版提供了慷慨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以此作为鞭策和激励,不负使命,出版更多的传世精品,为繁荣兴盛陕西出版文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榆神工业区荣获“国家绿色园区”称号

本报记者强继霞报道2月1日,记者从榆神工业区获悉:在近日国家工信部网站公示的全国第二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榆神工业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成为陕西省唯一获得“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称号的产...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