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镌刻时代烙印的“家书” 读《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

成都晚报 2018-01-22 09:42 大字

《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

裘山山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贾登荣(书评人)

以军旅题材小说享誉文坛的作家裘山山,最近来了个“华丽转身”,捧出这部厚厚的非虚构作品《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这是裘山山从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樟木箱里,发现的一千多封家书,然后挑选出自己从1971年到1988年期间与父母的三百多封通信,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让人们从这些“书信”中,了解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个时代的特色;并且唤起人们对亲情的呼唤,对历史的反思!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成长轨迹。从一个“后门兵”,成为连队的报道员,并逐渐爱上文学,并且有了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引起了部队内外的关注;经过多次争取,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大学毕业后重返部队,担任文化教员;离开凤凰山,从借调到最后调入《西南军事文学》。书信里,传递出的是作者的奋斗史、成长史。在这些书信里,既有作者的高兴与欣喜,也有作者的困惑与彷徨,更有作者的执著与毅力。在一封给父亲的信中,作者有这么一段话:“一切要靠自己努力,过去的并不能成为今天的旗帜。”也许正是凭借“自己努力”这四个字,才成就了她的人生。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何尝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呢?!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坎坷命运。作者的父亲虽然长期在军队工作,但由于背上了出身不好的包袱,连党也不能入,直到拨乱反正以后,才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作者的母亲由于提了点意见,风华正茂时被打成报社唯一的女右派,被迫离开新闻岗位长达20多年;平反以后,又主动要求重返新闻岗位,工作到近70岁的高龄;作者的姐姐,因为父亲曾经在陕西修铁路,而成为陕西的一名下乡知青。若干年后,才得以调回父母身边,又靠着勤奋努力,获得了大学文凭,成为编辑、作家。可以说,作者家庭的历史,是我们国家许多家庭故事的浓缩。从这些家书中还能看到,虽然这个家庭历经坎坷,但他们没有埋怨,也没有气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上,努力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有这样一些充满理想信念的家庭,才能保证国家蓬勃兴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变化。从作者上世纪70年代的书信中,我们看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国,物质是多么匮乏,生活是多么艰辛。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作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拉练”时,母亲给了几个苹果,让她喜出望外不到半天时间就吃得精光;上世纪八十年代作者结婚时,没有自己独立的婚房,靠父母挤出一间房子作为婚房,结婚时全部花费只有一千多元!对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短短的几十年间,电话、手机、QQ、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铺天盖地,得到了充分的普及,因此,曾经“抵万金”的家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少有人通过书信与家人、亲友交流了。所以,阅读这些镌刻着时代印迹的“家书”,倍加亲切,倍加温暖。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家国情怀的书写。在阅读这些“家书”之后,多么希望有更多人能够重新拿起笔,让几千年的书信文化绵延传承,让时代在人们的书写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新闻推荐

高新前景培训学校

扫描下方官方微信二维码,寻找离您最近的校区:高新前景培训学校是一所致力于中小学全学科课外辅导的大型民办培训学校。授课针对4岁儿童至18岁青少年,课程涵盖幼儿启蒙英语,以及小学、初中、...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