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陕西2600种图书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陕西日报 2018-01-18 06:20 大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系列丛书《诗说中国》。

本报记者 杨小玲 实习生 苗雨蒙

为期三天的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风向标”,本次订货会展示了2017年以来的新书和精品图书近50万种。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全省16家出版社及多家民营书商携2600余种图书集中亮相本次展会,其中新书1360余种,重点图书100余种,各参展单位通过展架摆放、海报张贴,自媒体平台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展示力度,受到读者的青睐与好评。最终陕西展团与图书馆、书店、网店等销售平台达成销售意向订货码洋3180余万元。

学术经典引人注目

展会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诗意中国的历史回望——《诗说中国》丛书新书发布会”受到广泛关注。

《诗说中国》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陕西出版资金精品项目。丛书共300余万字,按照文化类型选择了《诗语年节》《情寄人生》《家国情怀》《铁马冰河》《明月松间》《耕读传家》《人间有味》《行吟天下》《乐舞翩跹》九卷,编纂成第一辑,每卷图书撰有自序,介绍该卷的写作宗旨及文化流变,为了便于阅读,文章以散文式的笔法、诗书画结合的形式来呈现。丛书以诗来说中国,力图以“诗的眼睛”去探寻,以“诗的视角”去发现,建构起多元文化框架。

在新书发布会上,主编薛保勤、李浩分享了他们的编写感触:在浩如烟海的诗中,选什么诗,怎么选,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都需要谋划者的良苦用心和解析者的殚精竭虑。《诗说中国》用历史长河中经典诗歌折射的“点”来连接成“线”,用“线”勾勒出“面”,使“点”具有经典性,“线”具有延续性,“面”具有代表性,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回望历史中的诗意中国。

学者康震、蒙曼也分享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康震谈道:“《诗说中国》的前提是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有着诗意的历史,更有着诗意的现实。每一个爱诗的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每一个热爱中国的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找一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

蒙曼说:“《诗说中国》是一套有内在逻辑的书,是一套不单在讲诗,也是用诗在讲中国的书,这是很有想法,也很难做到的,但《诗说中国》做到了。中国的审美文化永远不过时,美是可以传承的,是具有民族性的,美是凝聚文化的核心力量,而诗是美的载体,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套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陕西作家彰显实力

著名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是此次图书订货会上引人注目的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陈彦给了中国文学一个又一个惊喜,《主角》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在近年的长篇小说中,在思想容量、艺术品位和文化境界方面,能出其右者恐怕不多。《主角》在书展亮相后,已得到文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与评价,并入选《中华读书报》主办的2018年“最值得关注图书”榜单。

在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的新书发布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白烨等出席活动,与各界读者一同分享了他们对《太阳深处的火焰》的理解与体会:作家红柯以冷峻之笔写当代学林,语带诙谐嘲弄,皮里阳秋,入木三分,堪称一部活灵活现的“儒林新史”。

1月11日,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举办了《第一百个夜晚》诗集首发式。贾浅浅透露,在创作之初,她的第一位读者是她的父亲贾平凹,她的诗作总是第一时间发给父亲。而不管多晚,贾平凹都会回复他的感受。对于贾浅浅的诗,贾平凹这样评价:“不同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巧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远远撵不上了,生出几多感叹的羡慕。”

展会期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出版、发行单位组织人员参加了订货、观摩、交流活动。此外,陕西展团还精心安排组织了多场新书发布活动和读者见面会,在传播陕西省优秀图书的同时,与读者积极互动,推动全民阅读,共享书香快乐。

新闻推荐

杜航伟会见杨岳一行

本报讯(记者齐卉)1月17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杜航伟会见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带领的考察团一行,并就深化农业农村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杜航伟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考察团来陕考...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