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我的良师益友
刊登本文作者稿件《台儿庄战后复建实录》的版面。□郑学富
齐鲁晚报自创刊之日,我就与其相识,真如一股清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那时我在台儿庄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曾发过新闻报道。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台儿庄区政府办公室做秘书工作,业余时间写点杂文时评之类的小文。1994年2月23日,我的一篇杂文《失街亭与孔明犯傻》在齐鲁晚报副刊发表,对我是个很大的鼓舞。这年11月,我调到区委宣传部做新闻宣传工作,与齐鲁晚报打交道就更多了,时常写一些社会新闻在上面发表,有时还帮助邮政部门宣传征订发行工作,协助晚报记者完成采访任务等。然而,联系最为密切,每期必读还是近两年的事,几乎是须臾不离,可谓“良师益友”。
所谓“良师”,晚报的编辑老师对每一篇来稿都认真阅读,精心修改。有一次编辑的邮箱出了故障,徐静老师专门联系我让把这段时间的稿子再发一遍,以免遗漏,其对作者负责态度可见一斑。所谓“益友”,晚报的编辑老师总是与作者平等沟通,就像好朋友那样一起探讨如何把稿子写得更好。这也是我这几年的亲身体会和感悟。
2014年上半年,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余年后内退了。这时我就想,潜下心来,深入研究台儿庄的历史文化。因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真是太幸福了,我钟情这片土地,更醉心于这片土地衍生出的历史文化。台儿庄,这座地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名人辈出,抗战史上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正巧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准备新建“台儿庄大战六十军史料展览馆”,他们找到我让我帮助收集文史资料,撰写布展大纲。于是,我用了一年多时间,先后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档案馆等查找文史资料,收集到大量战地电报、战地报道、战斗详报、照片等文史资料。我还先后到河北、浙江、河南、江苏、陕西等地访问了30多位参战将士及其后代,了解到很多细节材料。我一边为纪念馆布展准备资料,一边根据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写成文史文章。
正在我寻找投稿的报刊时,齐鲁晚报的“人文周刊”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不就是我发表这些文章的园地吗?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016年2月14日,我将写成的《李宗仁的三件宝物》发到了“人文周刊”的邮箱,这也是我第一次向这个版面投稿,紧接着又发去了《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王铭章部下的传令兵》等七篇稿件。几个月的沉寂、等待,5月4日,责任编辑徐静老师有了回复:“郑老师:您好。本期人文齐鲁将先采用您的《李宗仁三件镇馆之宝》一稿,预计8日刊发,请您留意。”另外,徐老师还询问了李宗仁史料馆是哪一年建成的。8日上午,我迫不及待地到邮政报亭买了一份齐鲁晚报,在A09版上果然看到了这篇文章,并且配发了三幅照片,不过题目改为《李宗仁史料馆的三件宝贝》。我仔细一琢磨,改得好!这样更准确,因为李宗仁史料馆现存的文物中这三件算是上乘,而李宗仁的宝物就不一定是这三件了,或许收藏在别的地方的文物还有比这好的,堪为“一字之师”。在5月22日和6月26日,《王铭章部下的传令兵》和《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又先后发表。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一稿被40多家报刊和网站转发。
这几篇文稿发表后,更坚定了我研究当地历史人文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览截止到1938年4月8日的台儿庄大捷,之后的徐州会战的内容没有涉及。但是在4月8日之后,在台儿庄附近地区的战斗还很激烈,新加入战斗的云南第六十军等多支部队,打得也很英勇壮烈,但是在展览中却得不到反映,以致后期参战部队的将士及其遗属提出质疑。我根据所研究的资料写成了“台儿庄大战中的六十军布展大纲”,纪念馆据此弥补了这一遗憾,六十军将士的后人参观后十分满意。其实这也应该感谢齐鲁晚报的支持,在2017年3月5日刊登的《台儿庄战役中的娘子军》一文,详细介绍了云南战地妇女服务团的青年学生不远数千里奔赴鲁南,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深入战壕宣传抗战的英勇事迹。4月2日又刊登了《烽火家书中的英雄柔情》,既介绍了六十军将士誓师远征、共赴国难的慷慨悲壮,又体现了英雄们牵挂家人、儿女情长的家国情怀。
通过齐鲁晚报“人文周刊”这个平台,我在研究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史料之外,还注重宣传台儿庄的人文历史和运河文化。先后发表了《一脉相承的两座兰陵书院》《台儿庄战后复建实录》《风雨陶沟河》和《大运河上的走镖人》等文章,较好地介绍了台儿庄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齐鲁晚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感谢编辑老师对我的关心帮助,祝愿齐鲁晚报永远是报界的一棵“常青树”,我也将继续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多宣传家乡的历史文化。
新闻推荐
高振博长安风起三大洋。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天时、沿海贸易的地利、锐意创新的人和,迅速在国内经济版图中崛起。中国在向东开放、向太平洋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第一轮...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