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用阅读雕刻人生

安康日报 2017-12-26 09:40 大字

■ 蒋典军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边听雨声边品茗,思绪总是入不进那纯情的袅袅茶韵之中,只因案头两沓厚厚的书稿——《课外阅读,打开一扇窗》。应作者李玉翠之嘱,要为其写序, 说实话,隔行如隔山啊。但凭着作者二十多年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所下的功夫,我很是感动。由此,我开始进行第二次通稿阅读。

作者是一名省级小学语文教师,她在怎样教的方面,从阅读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二十多年没松手,这就是对“坚持”二字的最好诠释。我想,如果是一粒庄稼,种下二十多次,收获二十多次,不论是否风调雨顺,那收成,足使你要盖座粮仓了;如果是一棵树籽,既使落在岩缝里,二十多年,也长成一棵树了。初次见到作者时,从她的言谈中分明感觉到,她因做“一粒种子”而流露出的喜悦。

作者潜心研究二十多年,悟出了针对小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特点,告诉阅读者:什么叫阅读?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为谁而读?多篇采用大散文手法记述阅读观点、方法、过程、感动、愉悦、感慨、励志……从而大大增强了其文的学术性、可读性,观点和字句也因此有了光泽。

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写道:“会不会阅读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阅读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有的,需要后天精心培养。”“凡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常,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慢得多。”“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盈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阅读实际上就构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所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方法非常简单,就让他去大量阅读吧!” 作者用如此平实的语言和心灵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点亮人生的童年。

当然,阅读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作者说:“阅读一本书,就是我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表达自己跟作者之间观点同异的最好方式”“要说出言外之意,阅读者就必须拥有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快速扫描出一本书的骨架。”而作者辅导过的学生在一篇心得中写道:“书渐渐读得多了,我发现,看过的书再看一遍又是一番滋味。” “书,一旦有了内在精神,你在读中悟到个中些许滋味,它就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确,方法得当了会事半功倍的。

课外阅读,犹如心灵散步,于闲适中获得精神滋养。小学老师毕竟不能相伴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而家长却有这个条件,这就需要研究读法指导的问题。作者对这个问题,她用了一个数字:“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的。”值得深思。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当你走进阅读的殿堂,如何过上自觉、持续、有质量的人生阅读生活?当阅读产生了思想和灵感,如何形成(创作)一篇文章?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作者在第四、五章中分别作了深刻而有独到地见解和阐释。足以反映作者始终坚持“实践——理论——再实践”这一做学问的科学轨迹。在2014年6月,李玉翠作为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成立了工作坊,承担了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成为一群阅读的追梦人,让无数个家庭,因阅读而和谐幸福。

小学教师,是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岗位了,同是专注三尺讲台,作者从偏远的农村小学到城市的小学,她站在“大教育”这张蓝图前,看得全面,看得深刻,看得更透彻。她用青春铸造一枚枚金钥匙,交给一群又一群孩子们,去开启智慧之门;她用勤奋的汗水、苦难的经历,筑牢新时代一名小学教师的责任和社会担当。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时值建设“书香中国”的美好时代,阅读,当为每个公民的一大幸事。在广大农村,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城市里步行15分钟就能见到报刊亭和图书馆。今天我们翻动的页码里,伟大的汉字,会把你的衣冠漂洗整洁,把你的心灵涤荡的如一面铜镜、如一泓清泉。此刻,你如在阅读,就是正在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先辈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代际发展进步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我们和作者一起行动吧,因为阅读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最好校正。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用阅读雕刻美丽的人生,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大爱无疆·援外医疗 援外夫妻共赴苏丹

尤兰茹与刘文超夫妇在苏丹翻开陕西省援外医生纪录史,尤兰茹和刘文超夫妇是最特殊的一对,他们是夫妻又是“战友”,各参加了两期援外,第一期相隔一年,第二期共赴苏丹,这样的经历在陕西省援外史上仅此一例...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