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刘尚希:地方财政兜底压力加大 部分省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

经济参考报 2017-12-20 07:55 大字

12月1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发布的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显示,当前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财政收支缺口增大,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部分地方财政“拖底”风险随之加大。

据悉,这是财科院连续第三年就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发布报告。2017年10月,财科院三个调研组奔赴黑龙江、吉林、江苏、天津、贵州和陕西6省区进行调研,调研城市13个,区县15个,同时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有17个省(直辖市)、145个城市和662个区县参与了调查,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7年。

报告提示了当前地方财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财科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特征,风险也在快速变形。具体表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各异;实体经济盈利水平改善,但亏损面扩大,亏损的企业数也在增加;地方财政自给率均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存在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从财政收入增长来看,财政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税收收入下降。

其中,调研报告显示,地方政府财政自利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只比)下降是一个突出表现。从样本省份来看,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财政自给率情况平均在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54.1%下降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50.8%。地方间财政自给率差异巨大,东部地区三年平均在74.3%,而西部地区则仅为30.4%,两者相差2.4倍。

此外,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煤财政”、“油财政”等难以为继。以贵州为例,一方面,贵州省传统支柱税源增速下降明显,占全省税收62.2%的煤、电、烟、酒等资源税收增速从“十二五”期初的26%回落到5%;另一方面,新兴税源贡献有限,金融、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税收虽然增长较快,但仅占总税收的10.2%。

调研还发现,地方财政兜底压力加大。据介绍,在自身财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省份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例如西部某省还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而地市则层层加码,将此指标提升为85%甚至更高。

报告指出,当前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财政收支缺口增大。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加之应对环境修复治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补短板”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尤其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财政运行风险上升。如,调研发现,吉林2016年各县市“三保”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占县(市)全部财力的比重为43.9%,占可用财力的比重达到63.5%。

受动能转换期经济增速放缓、失业人员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减速的影响,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比重明显上升。此外,随着收支缺口的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增加,还本付息刚性支出负担加重。支出刚性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引发牵涉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性风险。

刘尚希指出,上述情况和问题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各种现实因素的集中表现。从深层次原因来看,则来自于体制变迁中的两个没变,即改革有进展,但“风险大锅饭”没有变,“小马拉大车”没变。因此,出现了改革进展与现有风险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难以适应的情况,换句话说,这是改革滞后于发展所导致的。

如何防范风险?刘尚希表示,财政天生具有综合性,不能只关注收支、赤字、债务,要从综合出发,整体全面系统研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

报告也建议,要准确把握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三者关系,提升化解风险的综合能力,从改革和政策入手,打通各种风险治理之间的壁垒和屏障。报告特别提出,要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同时将宏观调控升级为宏观管理,并把防范重大风险放在首位。发挥财政在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统筹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陈昌盛指出,现有的中央地方关系掣肘已经明显,要加快改革,要尽快破题。还要高度关注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风险。

(原标题: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新闻推荐

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厚德重能深度报道之三厚德育人篇

学生的自律自觉意识不断提高,从原来不敢作弊逐渐转变为不想作弊。全体师生为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爱心捐款送去关爱和温暖。学院践行“构建厚德育人工程”方案宣传画。对校园道德文明情况的总体评价...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