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深度报道之二创新模式篇(“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

陕西日报 2017-12-19 07:32 大字

校内外专家评审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实践与体验。

国学试点教室。

杨建民党朝晖

今年八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四个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教育理念的转变,必须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而教育模式的转变,又在于勇于创新。

七年多的不懈努力,从一路探索,到初步形成模式,有陕财职院人的高远认知,有他们的改革勇气,有他们的责任担当,有他们的坚定信念,有他们的执着毅力。

陕财职院的新模式,就是“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是指他们在学时比例安排中,专业理论教学占40%、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占30%、社会实践与体验占30%。

这不是简单的教学时间比例划分,而是他们着眼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在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面对新的教育环境,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尽力改变职业教育存在的“眼高手低”“眼不高手不能”“三年技校,技不如人”“重教书,轻育人”的弊端,围绕现代产业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技术、新需求,着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教学中力争做到“做人品质可靠,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一流,学用结合优秀”。经过7年多的实践,教书育人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省内外财经行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用人单位纷纷评价这里的学生:做人有担当,上岗能力强,行为有修养。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看似一个简单的数字组合,但却收到了(4+3+3)大于10的效果。

“四三三”育人模式的探索

新的教书育人模式需要新的文化氛围。

那是七年前,入学新生人手一册《弟子规》时,这个学校便迈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第一步,也为“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学院率先在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2012年起,陆续组织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举办国学大讲堂,增设形式多样的国学文化教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学生教育全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2015年,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加快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和厚德育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国家育人政策的新要求、社会用人的新需求、家庭家长的新期盼,在深入调研和总结凝练以往育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是指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降低专业课教学学时,增加了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社会实践与体验的教学学时,按照专业理论教学占40%、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占30%、社会实践与体验占30%的比例分配学时。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技术、技能”教育,更突出“认知、养成”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的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内涵。目的是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三三”育人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围绕了高等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要求,压缩专业理论教学学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原理、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着力强化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过硬、行为养成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四三三”育人模式,贯彻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大了社会实践与体验在教学中的比重,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创造性地建立了“产教融合,院所合作,协同育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即:学院通过与省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协商,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按照一个学校老师深入实地联系3名至5名企业师傅、一个师傅指导5名至10名学生的方式,开展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达成的这种共识和采取的这种方式,使学生有了跟随师傅全程参与审计的机会,有了实际接触财务实务的经历与体验,巧妙地解决了传统顶岗实习难以接触会计实务的难题,率先突破了财经专业难以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瓶颈。2015年,学院与希格玛、致同国际、德立信等30多家大型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签订了“院所合作、协同育人”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另外,该院酒店管理专业还在西安万达希尔顿酒店等多家企业开设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会展服务管理》《饭店设备管理》等“店中校”课程。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内涵发展。学院会计专业与中汇会计集团公司合作开发了“会计工作标准”“会计人员能力认证体系”,将现代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金融管理专业与海通嘉豪投资担保公司开设了订单班,与金元证券联合开展了校内理财工作室的共建活动。物流管理专业与京东西北运营中心合作成立校内京东客户服务中心,按照真实的职场办公环境进行布局,设有72个工位,安装有72台高配置、双网络覆盖的电脑,每年可接收300人次进行实时上岗操作。2015年,陕西省慈善总会在学院建立了校园慈善超市,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学院配备指导教师,实训学生参与超市的促销策划、库存管理、收银业务、调货理货等工作。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体现了学院“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培养,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学院“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始终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做人本分和处事方式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加强德育教育,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潜移默化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促进了学院“厚德育人工程”的实施: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课程比重。开设了《国学经典》《艺术鉴赏》《社交礼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文素质课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与学院厚德育人工程相得益彰,促进了“师生认知、学生养成、教工品行、环境文化、评价考核”五位一体的“厚德育人工程”的实施。(着力教育引导师生建立正确认知、夯实做人基础;着力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礼践行、养成良好养成;着力改善师德师风、做好学生楷模;着力把治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着力建立健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倒逼师生思想重视、行动上自觉。)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的实施

三大领域课程的有效支撑

“三大领域课程”。即:专业理论学习领域课程、社会实践与体验领域课程、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领域课程。

专业理论学习领域课程又进一步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该领域课程主要是构筑学生良好专业基础根基,掌握专业领域基本理论,做到“必需、够用”;社会实践与体验领域课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岗位工作习惯;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领域课程主要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良好职业道德和生活情操,重点是“自身内涵”,培育学生“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意识和行为。

例如,会计专业明确了对会计理论及会计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明确了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明确了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落实到课程设置上,表现为课程设置的同时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开设相关课程,延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眼界、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宽度的问题,促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保障知识技能持续同步发展。

重点学科抓范例

会计专业是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专业、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建设”专业。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体现认知与养成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德行与能力并重的要求。

——重构课程体系

学院2015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学习领域、人文素质领域、专业拓展领域,专业教学共计2688学时,其中专业学习领域1928学时,占总学时71.73%,人文素质领域476学时,占总学时17.71%,专业拓展领域284学时,占总学时10.56%。

学院在制定2017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划分为专业理论学习领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领域、社会实践与体验领域,专业教学共计2741学时(含每周2学时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提升工作),其中专业理论学习领域1096学时,占总学时40%,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领域823学时,占总学时30%,社会实践与体验领域822学时,占总学时30%。总体上实现了“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的课程课时需要。

具体做法是从财经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入手,建立以能力为本位适应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能力构成有力的支撑。通过细分职业岗位、确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明确知识结构要求、给出具体实现方法。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能能力、方法能力和可持续的社会工作能力。

迄今为止,共有150多个班级将近8000名学生学习了《国学经典》课程,将近4000名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专业拓展课开设有《体育单项》《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会计准则专题》《经济学原理》《税务会计》《会计文化》《企业管理》《EXCEL财务应用》《财务分析》等。

另外,针对学生核心业务能力提升,设置了校内集中实训课程。会计基础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等。通过每学期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校内集中实训,高度模拟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予以应用和实践。同时,在校外实践中,进行16周校外顶岗实习。通过校内集中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体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实际工作,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该院遵循“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形成了科学的、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师开展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预计教学效果。

——制订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职业性”“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创新性”。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制订课程标准,整个过程严格有序。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由教务处、课程所属系部负责,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并在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最后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技能能手、校内专家共同参加课程标准审定。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抓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互相听课,相互融通、相互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育交叉学科专业课教师,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精通财经职业岗位业务流程和主要工作任务,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会计专业教师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师互融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加强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和计算机信息课教师的融合。首先,对现有教师团队的培养,一方面两类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其次,组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跨专业课程培训、各种职业教育培训、出国培训以及在职跨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再次,引进具有计算机和财经专业双学位的高水平教师和聘请实践能力强同时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企业兼职教师,改善教师团队结构。

为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组织教师下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感受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积累教学案例等资源,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与企业合作,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科技攻关,进行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同时,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或技术等级鉴定,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把获证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目前,学院组建了11个专业教学团队、5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了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搭建了良好平台。正因为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现,专业融合优势凸显,学院在历次全国职业院校各类会计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特别是在2017年国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培养实用人才,该学院近些年下大力气建设校园实践环境。已建起功能完善、设备先进齐全的“大财经实训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教师发展培训中心”。不断完善实训室的功能,使其涵盖全部课程的实训需要。不断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培养和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强化教学管理和课程考核

教学过程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抓好教学管理过程的控制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课程考核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不断组织专家和各系部主任轮流听课,将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登记记录,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当面交流,提出课堂上要注意和改进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这种动态听课,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维护了课堂秩序,还促进形成了和谐教与学的师生关系。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改进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与板书并用,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督促教师认真完成备课工作。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评比评价,以提高教师的备课准备工作的质量,使课堂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课堂教好、教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质量监控。经常性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差距与原因,及时解决。使教师具有可施教性,学生具有可接受性,教学内容具有可传授性,教学设施具有可适用性。

同时在考核评价方面采用笔试、实习答辩、岗位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侧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考核内容中。通过定期开展或参与相关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检验。学院近年来在课程考核的改革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重点对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方式,考核学生的财务软件、税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四三三”育人模式实施效果

学生的技能怎么样,岗位业绩最有发言权。

学生的品行怎么样,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

学生的综合素质怎么样,家庭社会最有发言权。

在这些方面,陕财职院的毕业生大都得了高分。

这里的毕业生就业率高——

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数据,以2016年为例,该院培养会计及会计相关专业毕业生2870人,就业人数2689人,就业率为93.69%。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学院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人数为2563人,就业率达到95.31%。按照城市级别划分,学院毕业生在省会城市就业的达到1378人,占比51.25%,在地级市就业的有891人,占比33.13%,省会城市就业率明显较高。

这里的毕业生竞争力强——

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都有该学院的毕业生。毕业生省内就业量较大的城市分别为西安榆林咸阳。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的占比70%。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类型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占比54.9%。该院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好,从事所学专业职位及相关职位人数较多,工作领域与所学专业符合度高,学以致用,毕业生职业竞争力得到广大用人单位,尤其是陕西及周边省市用人单位的肯定,符合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定位。

这里的毕业生品行好——

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做人可靠,让人放心;岗位适应能力强,能充分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动手能力强;工作积极认真,业绩突出;遵守单位纪律,服从安排;自学能力强,受到领导普遍认可;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也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层次清楚,专业课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学生的道德品行好、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

基于对这个学院毕业生的认可,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学院正式签署“厚德育人工程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将实现优秀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京东”将在这里合办“京东学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德立信已成为信用用人单位。

“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是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自觉大胆的创新,在实践中预计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他们表示有决心有信心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相信,该院一定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恰巧,在采访中,遇见澳大利亚理工学院正在校内考察,准备就联合办学事宜进行商谈合作,也听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联合会理事长吕明晰老师近日将到该院为万名师生举办“传播正能量,担当新使命”的主题讲座,这证实了大家对这个学院过去办学的肯定,对这个学院光明前景的美好期许!

新闻推荐

当国宝遇上综艺

12月3日起,央视耗时两年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亮相荧屏。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一夜之间,《国家宝藏》火了。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网,《国家宝藏》以高达9.3分的评价与《见字如面第二...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