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日历书”大战

三秦都市报 2017-12-11 03:06 大字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携手陕文投打造的《陕博日历》正式出版发行

很多日历书选择在网络上进行销售

陕西首本文物日历书《陕博日历》

12月5日,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的2018年《陕博日历》正式出版发行,鎏金铁芯铜龙、鎏金铜铺首、阙楼图壁画、异兽葡萄纹方砖……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的绝世藏品都在这册日历之中华彩呈现。在本次印制的3万册《陕博日历》中,前期网络预售就被文博爱好者预定了1万多册。如此火爆的景象,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硝烟四起的“日历书”大战。

近两年来,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异军突起。据统计,2016年日历书品种从2015年的10余种飙升至60—80种,出版单位从10余家增加至60-70家。今年,“日历书大战”早早打响,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国学、养生、博物等琳琅满目的日历书吸引读者。到12月“爆发期”,日历书或将达到百种以上。业内对这种现象从最开始的惊叹,慢慢到现在的怀疑与忧虑,跟风让日历书的出版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海”。

“日历书”到底有多火

“从2013年就开始,我一共买过8本日历,5本《故宫日历》,两本果壳的《物种日历》,一本《斯飞日历》,就是喜欢日历书这种纸质的东西,它有一种特殊的柔软和善意,有时候可以让情绪变得很平淡。”在西安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编辑工作的张晓晨看来,日历书除了因为制作、印刷精良而带来的“高颜值”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显然在于其“有内涵”,更加确切地说,就是整本“日历书”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文化韵味。

“现在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国学、养生、博物等日历书,品种多,读者选择余地也很大。”张晓晨在网上搜索发现,中国图书在版编目(CIP)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五年内,全国共有81家出版单位共出版日历书188种。并且,近五年出版品种总量的六成多集中在2016年出版。

一位参与日历书设计的出版社编辑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我们第一次做日历书,没想到市场上日历书扎堆,有点超出想象。”

记者查询当当、亚马逊等网站发现,《单向历》《故宫日历》《传家日历》等不同题材的2018年日历书正在热销,设计感十足、品质精美,成为冬季书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装帧精美的日历,售价基本都在50元以上,和一本普通厚度的书籍价格相当,而一些定制款更是高达几百元。日历书风格多样,从主题内容来看,包括艺术类、人文社科类、生活类、文学类、自然科普类、教育类和少儿类七个细分领域。“《故宫日历2018》名列当当网最近一周图书畅销榜文化类第一名。而中华书局《中华诗词日历·2018》首印2万册,仅仅两三周就所剩无几。”在西安从事图书销售近20年的经销商陈荣军告诉记者,虽然日历书市场竞争激烈,但目前销售依然很火。

日历书出版热潮愈演愈烈

连日来,记者在西安各大书店调查发现,今年日历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抢占市场先机的势头更加明显。面对日历书,很多读者心怀欣喜,各大销售平台都能寻得大家的留言:“我可以写一封岁月组合的情书了”;“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是对时间的珍视”;“喜欢细到毛孔的设计”;“每次撕日历,都有往事如逝水的感觉”。

自2009年《故宫日历》重新出版以来,出版业便掀起了一阵日历书的出版热潮。这一轮日历书大战中,不少出版社、新媒体、文化机构都参与其中,纷纷在诗词、名著、养生、博物、艺术、建筑、文物、儿童等不同领域抢占先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日历书已超过100种,而且品种数仍然在持续增长。那么,日历书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众多出版机构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呢?

“这类图书受欢迎,证明是有市场的,但定好选题之后,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匠人的精神去打造日历书,要从精品的意识着手,把文化和出版做得更有内涵,将传统文化发扬出来。”资深出版人刘天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从未涉足日历书的出版社,比如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推出《列国图志·世界日历》《本草纲目养生日历》《宝石日历》等。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也推出自己的第一本日历书《中国诗词日历·2018》,其封面选用橙红色布面,既有节日的气氛,又像古都的红墙,庄重中带些跳脱。几个大字的四周都是细腻的水纹,一道道纤细的笔画还致密地烫上棕色漆片,在橙红色的背景中立刻凸显出来,拿在手里更觉立体感十足。古典文学作品的名家、名选、名注,一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图书的重要板块,这些丰厚的资源被编者精心采撷,浓缩在这本日历之中。让出版社意外的是,第一次试水就收获不俗,《中国诗词日历·2018》责任编辑胡文俊说,“日历书印刷两万册,上市刚刚两周,就不断登上畅销书榜,目前库存已经不多了。”

虽然日历书品种数增长势头强劲,但也有一些出版机构已经抽身。同时,还有不少出版机构开始收缩日历书出版业务,比如中华书局的日历书品种数就从去年的6种下滑至了2种。但今年同样有出版社在扩大日历书的出版盘子,比如中信出版集团。目前来看,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18版日历书共有9种,各日历书之间的特色均有不同。

文物主题日历受追捧

自2009年开始,每年推出一本的“故宫日历”已经成为文创界的“爆款”产品。“故宫日历”精选了来自这座世界上最大宫殿的代表性文物,目前年销售量达数十万册。然而,从2015年开始,才有出版单位跟进藏品日历书,其中,2015年3种,2016年5种。文物出版社连续两年推出“国宝系列”日历书:《国宝2016:丝绸之路》《国宝2017:古色华彩》,包括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代出土文物精品和不同色彩色调的古代艺术珍品。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在2016年一口气推出2本“盛世”藏品日历书:《盛世神采:清代官窑瓷器:公历2017年日历》《盛世飞天:2017年台历》,收录了三百余种清代官窑瓷器图片和莫高窟敦煌壁画。

在以展示精品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日历受到越来越多文博爱好者追捧的当下,地处十三朝古都、珍藏有一百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不甘寂寞。12月5日,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的2018年《陕博日历》正式出版发行,鎏金铁芯铜龙、鎏金铜铺首、阙楼图壁画、异兽葡萄纹方砖……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的绝世藏品都在这册日历之中华彩呈现。

“这册日历以‘大唐长安\’为主题,收录了从171万余件馆藏文物中挑选出的唐代文物精品,近八成为一级文物。在本次印制的3万册中,前期网络预售就被文博爱好者预定了1万多册。”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贺达炘说,日历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依托,按月设定主题,选择相关文物进行展示,可谓是“一日历千年”。

此外,展示云冈石窟石雕艺术的“云冈日历”、展现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斯飞日历”也都成为岁末年初热销的出版物。故宫出版社营销部副主任赵悦认为,中国有藏品资源的文博单位很多,但在文物与文化创意结合及出版盈利模式方面仍有所欠缺。这些文物主题日历受到追捧,正是传统文博单位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开拓的有益尝试。

重视用户体验 寻找日历书转型之路

尽管日历书市场依旧处于火热的上升趋势,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随着品种越来越多,相似选题重复出现;大部分日历书都极其重视书本的装帧,甚至不惜重金给书本披上“金缕衣”。而这也使得日历书的售价居高不下,动辄百元的日历书比比皆是,而这些“珍贵”的日历书反倒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有的读者甚至花重金买下了日历书却舍不得看,更舍不得撕,活脱脱地把日历书束之高阁。

此外,日历书被假冒的现象无不令人担忧。在淘宝上搜索“单向历”,至少有200家店铺在售卖假冒单向历,黑金版2018年单向历正版为98元,这些冒牌货比正版便宜20元至50元左右。事实上,已有读者将买到的假货寄给单向空间书店。因为是翻印的缘故,冒牌货字迹模糊,而且笨重没有裁切线,纸页切口也不平整。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一些出版社已表现出了冷静姿态。中华书局去年推出6种日历书,今年减少至2种。“未读”去年推出《月相历》,前年推出《企鹅手账》,今年则一款也不出了。“未读”创始人韩志说,一款日历书,最少需要一个设计师、一个产品经理带领团队来做,花费大约三个月时间,“《月相历》《企鹅手账》都是只限量做了一万套。”他认为,日历书投入大,还要冒着被盗版、被跟风的风险,销售周期又太短,所以“未读”今年毅然选择退出。

“应该说,日历书是相关出版主体追求创新的产物。从多年前流行的挂历、台历成功变身为日历书是创新,它为图书销售市场带来了亮点。然而,从今年的总体情况来看,创新的脚步似乎有些迟滞,更多的不过是‘一窝蜂\’而上,同质化竞争。”令业内人士周慧虹忧心的是,如此产品发展模式之下,市场的需求容量终究有限,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一领域就会沦为一片“红海”,由此导致的,难免会是图书库存积压,出版社利益遭损。周慧虹认为,日历书是有时间性的,因此,做成品牌很关键,让读者培养起购买习惯,才会形成良性循环,“跟风是商业的基本规律,有利可图的大家自然趋之若鹜,不过最后能留下来的肯定不多。谁产品好,用户体验好,就会留下来。出版单位应该多在品牌的影响力、风格与价值等方面下功夫,保持整体风格的情况下重视用户体验,相信会获得读者的认可”。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介绍陕西和西安 《兵马俑探寻记》 引起强烈反响

玛丽娜女士此前在古城西安采访(资料图片)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一频道于2017年10月1日晚7点播出纪录片《兵马俑探寻记》,介绍陕西和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明之根、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文物古迹的...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