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凡人善举 弃学救父的镇巴女孩——喻婷上大学了

汉中日报 2017-11-24 15:51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佩蓉

今年秋天,本报曾三次报道了镇巴女孩喻婷弃学救父,爱心人士接力帮扶的故事(详情见本报8月25日B03版、9月11日B02版、9月15日B03版)。几个月过去,父亲病情如何、她顺利入学、生活有着落吗?这些问题一直牵动着不少热心读者的心。11月21日晚,记者拨通了喻婷的电话,向她转达了大家的问候和关心。

父亲还是“去”了

10月6日晚,喻婷的父亲因白血病晚期,肺部感染严重去世,距离8月4日确诊整整两个月。这两个月,是喻婷19岁生命中最苦痛、最压抑、也是最坚强的时期。

“父亲刚去世那段时间,我通宵通宵地睡不着,总感觉他还在。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们相依为命,共同抵抗病魔,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温暖,这是我最珍贵的回忆。父亲走得平静,我很痛苦,但也得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喻婷说。在亲戚的帮助下,她料理了父亲的后事。遵从父亲的遗愿,将他葬在了镇巴老家的山水之间。

正式入学开始大学生活

10月16日,一直请假的喻婷重新回到了陕西艺术职业学校,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紧张,作业很多,她经常需要绘图到深夜。“课程基本上跟得上,就是请了将近两个月假,手绘课的基础没有学到,现在这方面比较吃力,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在画室自己练习,抓紧补课。还有在线图片编辑课程我也学得有点费劲,因为之前我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现在一下子要用电脑做作业,还是有点不太习惯。”学校要求下学期每人都配备电脑用以专业课的学习,这笔费用让喻婷焦虑不已。为了自食其力,她在西安市区的一家超市找到一份周末兼职的工作,一小时10元报酬。每到上班时间,她都需要6点起床乘坐第一班公交车,赶在8点前到达超市。一天8小时的工作量,可以挣到80元钱。“刚来学校的时候,失眠严重,我就开始每天晚上跑步,希望能累到没有多余的精力想爸爸。从最开始的400米,一天天坚持下来,我现在每天已经能跑4公里了。跑步真是一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好途径。”她告诉记者。

上课、赶作业、做兼职、坚持运动,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喻婷对未来还有很多打算,考教师资格证、学专业的化妆技术……和所有刚入学的新生一样,新生活正在眼前展开。

自立自强不愿再接受捐助

“或许成长的一部分就是这样,不断跟熟悉的人告别,跟熟悉的地方告别,然后走上一个陌生的舞台,见陌生的人,听陌生的歌,看陌生的风景,最后把陌生变为熟悉。在生活的锤炼下,再看到谁和谁分开都不会太奇怪,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什么,都要有勇气面对新的一天。”喻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现在,她把悲伤与思念都深埋在心底,当做成长之路上必须承受的阵痛。

当记者提出有爱心人士希望能对她的学习、生活进行资助时,她谢绝了。“之前一直帮助我和爸爸的爱心人士王兰芬奶奶一次帮我缴纳了一年的学费,还给了我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舅舅也每个月定期给我一点生活费,每天在学校食堂解决一日三餐,没有多余的花费,钱现在基本够用。因为请假错过了今年贫困生补助的申报,明年应该能申请上,这样剩下几年的学费就都有着落。一直关注我的很多爱心人士都表示过要资助我,但我都谢绝了。我不想让自己觉得钱来得很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虽遭遇家庭变故,这段经历也让她更加成熟。

记者邀请她参与本报“一元爱心·温暖一百”报纸义卖公益活动时,她高兴地一口答应,反复跟记者确认时间,表示一定要在元旦放假期间赶回来参与活动,回馈社会对她的关心和帮助。“我爸爸生病以后,得到太多人的帮助了。大部分人我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表达我的感谢。看到上楼梯的老年人去扶一把、在公交车上给抱孩子的阿姨让座、在别人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时帮忙呼吁和转发,我就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爱心传递下去,以这样的方式报答那些帮助过我们父女的人。很可惜,我们学校没有公益组织,我特别想当一名义工去为社会服务。我深刻体会过一个人特别无助时,来自社会的温暖能给他多么大的精神支撑。”采访中,喻婷反复重申,希望记者能帮她联系一家西安市的公益组织,她想利用空余时间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新闻推荐

陕西省组织开发省级部门公益岗位694个

本报讯(记者兰增干)11月23日,记者从省人社厅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根据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安排部署,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再次组织省级部门开发公益岗位694个。为做好此项工作,陕西省专门制定了《陕西省...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