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守望

陕西工人报 2017-11-23 09:42 大字

在陕西诗人中,陈益发是低调而真诚的。他内敛安静,睿智而不张扬。有很多年,陈益发为了自己的梦想远离故乡咸阳,独身前往他的“大高原”。也许,远方终有一种召唤;也许,“一个人的行旅终归有缘起缘聚的秘密”。正如他说的“今生,我注定要守望一座高原。”一颗被大高原感动过的心就这样在诗歌的羽毛中飞翔。

十几年前,因为工作原因,他在藏北生活了三年,又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从拉萨到林芝,到雅安,到纳木错……他的足迹遍布整个藏地。的确,“这是一次虔诚而惊心动魄的朝拜”。他是一个有着鲜明立场的诗人,为此作为诗人的陈益发在高原出版过《青藏颂歌》,后又出版《可可西里情诗》,写得荡气回肠,颇有颂歌与圣歌的品质。他情感丰富,眼光敏锐,思维阔远,同时有驾驭深邃文字的能力,用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度与道德评判来解读这个世界。他反对那些浅吟低唱的东西进入视野的表述。我认为,一个习惯于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与抒怀世界的诗人是有分量的。

初夏之际,当我再次打开陈益发这本厚厚的一沓诗集《藏地诗踪》样稿时,那缤纷的诗句掩盖不住奔腾不息的锋芒……

也许是完全趋于内心的感召,他用一颗饱满而真诚的心在喊:“拉萨拉萨拉萨/我已喊亮了雪山/我已喊亮了河流/我已喊亮了草原和村落……归去来兮,拉萨/我要长成雪水河边一棵细柳/唯有生根/才可以憧憬/灵魂的安放/俯瞰十万里山峦,十万阳光/让拉萨,披满金黄。”这并不是高亢的呐喊,这是毫无保留的饱满情感,诗人深邃的生命体验,不留余地的激发着我内心的力量。广阔的藏地风情,让一个诗人的心难以平静。

真正的诗人,不是只有感性的书写,而是具有揭示生命的力量。他写《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一群牧者的高蹈/多像奔忙的藏牦牛群/多像,我眼中的冲撞……/令人神魂颠倒的狮兽/伏卧天地间/我要鞭抽/隆起而行走的狂颠/傲慢,耸动如痴如醉的双肩……”杰出的诗歌不一定是美的,它不排除对智性的探寻,对生命的体验,但它一定能让你感受到心灵的震颤。

第一次接触陈益发的诗歌,是我在《诗选刊》下半月做编辑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诗歌,很快就被他真诚的语言与有些“冒险的质朴”、强大的意念所打动,我记住了这位低调的几乎有些羞涩的诗人。

许多时候,他安静的外表遮蔽了他内心的锐气与豪气,也许,只有在文字里的陈益发才能最真实的体现出他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的欢畅。他飞奔的词语,在波澜不惊中诠释心灵的陡峭,这与诗人深邃的生命体验,敏锐的思维,语言的历险,睿智的洞悉,精确的辨识力有很大关联。他将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守望完美地提炼出来,干净、真切、鲜活。

他完成了在游历与冒险中的书写,他在青藏高原朝圣般的探求,超越了其诗歌本身的意义,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的“我把自己看作一炷行走的香火在大地燃烧,大高原就是我朝拜的佛祖,许多吟唱一一兑现。因而我感觉我依然是一个行走的香客,时时用心诵念涤荡灵魂的经音。”

几经转折,当年游子的陈益发远离高原,梦回长安,但他的心依然在高原,情依然在高原。这些诗歌,就成为他对藏地高原永久的守望。

我注意到,陈益发近几年来的诗歌更加成熟、内敛,智性的探求,越来越好的把控了诗意的高度与深度,他寻求到诗歌的召唤。当然,这并不是说陈益发的诗歌就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词语的陌生感,有节制的叙述,清醒的停顿是他需要努力的指向,需要充分体现出诗歌本身所持有的分量与状态。诗歌忠实于更辽远、更广阔的意味,在词语的历险中,我期待着他美好的诗意能够照亮这个夏夜。□三色堇

新闻推荐

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

本报讯(实习记者黄慧慧彭玉革)11月20日,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安康高新区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燃料电池专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副市长杨淼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