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导向作用显 非公企业成主力 今年丝博会国内联合投资总额相当于首届680倍
本报讯(记者王昕)作为每年都要在西安举行的大型活动,丝博会如今已经走过了21年。昨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1年来,丝博会国内横向联合合同总投资额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今年相当于第一届的680倍。同时,近年来丝博会产业导向作用日益明显,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的主要力量。
地区发展吸金力增强
国内横向联合总投资额是首届680倍
21年来,丝博会的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日趋扩大,赢得了中外政要和客商的广泛赞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横向联合项目是深化东中西部合作、加快西部对外开放的载体,通过丝博会这个平台为地区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找到了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数据显示,从历届大会来看,国内横向联合合同总投资额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由1997年第一届西洽会的20.37亿元增长至2017丝博会的13612.36亿元,相当于第一届的680倍。
产业导向作用明显
不断引领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还显示,参会人数从第一届的7000人增长至2017丝博会的60余万人,其中,境外客商由第一届的600人增加至2017丝博会的2000余人;二是展览面积由不足1万平方米增长到30万平方米。丝博会已成为上规模、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大型展会。
丝博会注重在展馆布置、地区项目和特色产品推介等方面与国家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签约项目涉及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项目内容涵盖诸多产业领域,对企业及产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引领着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如:2017丝博会上智能机器人、智能马桶、高精度电波钟表等科技特色产品纷纷亮相,“中国智造”引人注目。
运作模式市场化
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主要力量
统计调查还显示,过去,展会具有很强的行政主导、非市场化特征。第一届西洽会由原国务院特区办和江苏、上海、天津、陕西等四省市政府共同主办。在第九届展会时,非公有制企业占参展参会企业总数的62%,已经成为参展参会的主要力量。丝博会运作模式向市场化转变:一是市场运作常态化。大唐西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文化展、华南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产品及精品展通过市场化实现常态化,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会;二是参展参会企业性质多样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成为主体;三是组展招展市场化。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相结合,依托中国国际商会和专业运营企业的资源优势,实行专业化招展组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嘉)在2017陕西(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合作交流会期间,陕西省科技厅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科技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省科技厅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署了科...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