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陕西日报 2017-11-17 06:40 大字

康喜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视野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视野,明确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原则和界限,明确了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和文明理念。这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自然生态危机状况的深邃思考和历史总结,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双赢”理念的更高认知和现代提升,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谋划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特别是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底线任务。十九大报告顺应人民期待,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和基本服务保障的重要方面,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布局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

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十九大报告全方位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我们要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出发,在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需要的同时,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四、推进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推进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一要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二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三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四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五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重要途径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一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二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三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四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五要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对“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作出了“三个统一”的重要部署,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

新闻推荐

好环境成为陕西发展新动力 秦岭绚烂有大美游人入景欢笑多

11月3日,西安市长安区古观音禅寺内的千年银杏树金黄一片,甚为壮观,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本报记者刘强摄11月3日,210国道秦岭段月河梁,高空俯瞰层林尽染。公路环绕山岭蜿蜒而上,如同一条闪烁的...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