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刘庆仁:相守瘫痪老伴廿二年

榆林日报 2017-11-16 09:22 大字

葫芦丝吹给老伴听

文图/本报记者吕晶 实习生李阁阁

核心提示

今年77岁的退休干部刘庆仁,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在佳县南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幼生活十分贫困,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却时刻铭记于心。他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伺候同样瘫痪在床的老伴22年,用汗水和泪水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1、勇于担当不放弃

刘庆仁一生可谓坎坷、多难。上世纪90年代,刚刚退休的刘庆仁被陕西师范大学聘用,不料母亲因脑出血致全身瘫痪。得知消息后,刘庆仁辞去工作赶回佳县老家照顾母亲。为了让母亲在冬天睡上热炕,他每天上山砍柴,不会做饭就向邻居请教,晚上还在灯下学习针线活。这样坚持了3年,直到老母亲84岁寿终。

老伴高翠兰也已77岁,今年是她与刘庆仁结婚的第52个年头。说起两人当初的相识,刘庆仁说:“翠兰不是我第一个妻子,我的第一个妻子1965年因难产不幸去世。”当时刘庆仁遭受到很大打击,平日里除了工作,足不出户、沉默寡言,大家都担心他会想不开,想让他尽快再婚走出阴影。后来,刘庆仁与高翠兰经人介绍结婚。刘庆仁说:“翠兰年轻时,对工作非常有责任心,对周围人也十分热心,能娶到她是我的福气。”

婚后,刘庆仁与高翠兰育有二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然而,1996年,高翠兰突发脑出血,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此后,她又3次脑出血,一次比一次严重。2008年,第四次脑出血后,高翠兰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不会说话,不能咀嚼吞咽食物,医生建议放弃治疗。

遭遇这一变故,刘庆仁勇敢面对,挺起腰板撑起这个家。当时孩子们觉得父亲年纪大了,想雇个保姆照顾母亲,但刘庆仁坚决反对,并提出三不准:不准雇保姆,不准孩子们给钱,不准让老伴受罪。“老伴虽然不会动也不能说话,但我不准因老伴的病影响孩子们的工作。要给孩子们腾出更多时间,好好工作。我会尽一切可能,好好照顾老伴,不让她在心理和身体上受罪。”

在刘庆仁家的墙上,贴着很多照片,他说:“1996年至2008年,趁老伴还能走动,我带她去了不少城市,上海、苏州、杭州、西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尔滨、大庆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2、耐心细致不气馁

“伺候老伴我不敢有半点疏忽,再苦再累都要坚持,我要在苦中求甜、累中找乐。”这是刘庆仁的承诺,更是他的坚守。走进他家里,干净整洁的屋子,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地板桌面干净明亮,“我每天打扫一次,家里整洁干净了,老伴的心情才能好。”

多年来,刘庆仁每天坚持做到“三个一小时”,即,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练习毛笔字一小时,为老伴讲故事或吹乐器一小时。每天清晨5点,刘庆仁准时起床,先扶着老伴半坐起来,然后给她洗漱,再将熬好的酥油茶给老伴喂下。

午饭后,高翠兰会午休一会儿,刘庆仁趁这个时间练习毛笔字。他说,写毛笔字是调整心态、磨炼意志、锻炼体魄的好办法,“自己有个好身体,才能扛起照顾老伴的重担。”他家里还摆放着二胡、笛子、葫芦丝、口琴等乐器,每天晚饭后,刘庆仁都会坐在老伴身旁,拉二胡、吹口琴、吹葫芦丝、唱陕北民歌、讲故事等。待老伴入睡后,他再起身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睡觉。

22年来,他用真心换来老伴的信心,用耐心换来老伴的放心,用细心换来老伴的舒心。

3、孝老爱亲传佳话

“儿孙们都很孝顺,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情况,我总说好着了,不要担心,你们好好工作。”孩子们想回来照顾母亲,但都被刘庆仁拒绝了,“我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我这样做是为了我们这个小家,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多为国家作贡献。”

想孩子们时,刘庆仁就和老伴看看家里的照片。为了让老伴方便看照片,他还把孩子们的照片贴在床头,时不时拿给老伴看,“别人经常问我苦不苦、累不累,怎么会不累呢?但为了老伴,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只要老伴活着,我们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刘庆仁的床头摆放着很多荣誉证书,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陕西省孝亲敬老之星”“陕西省百名孝亲敬老模范”“榆林市孝老爱亲模范”“榆林市最美健康老人”“佳县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说:“我希望孝老爱亲能作为一种‘家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省政府召开苏陕扶贫协作专题会 梁桂冯新柱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程伟)11月15日上午,省政府召开苏陕扶贫协作专题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副省长冯新柱出席并讲话。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分别就苏陕扶贫协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苏陕两省省委、省...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