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文化陕西之人物篇 马健翎现代戏表演体系的开创者

陕西日报 2017-10-27 08:18 大字

马健翎(右)和梅兰芳。(资料照片)

马健翎。(资料照片)

王军武

今年是我国著名戏剧家、革命现代戏的开创者、实践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首任院长马健翎先生诞辰110周年。陕西乃至全国戏剧界的朋友们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事,是对马健翎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马健翎开创现代戏表演体系

中国戏曲从自成一套体系的传统戏到创编革命现代戏,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嬗变和思想、立场、观点、作风的转换过程。马健翎是这个转换过程中的成功者和典型代表,他所开创的现代戏表演体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为革命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创立的现代戏创作原则、美学追求、艺术主张等,至今还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被延续、引用和发展着。他对中国戏曲的继承、革新、发展功不可没。

黄佐临先生曾撰文对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代表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概括、论证。笔者反复阅读了这篇论文和翻阅大量资料后认为,马健翎所开创的现代戏创作、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的一套理论及实践成果是继布氏、斯氏、梅氏之后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可以冠之以马氏名称的新的表演体系。

现代戏演红边区

马健翎以戏剧为武器,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人民自由民主的新生活与抗战热情、斗争觉悟,指出中国的光明前途。一份资料显示,抗日战争八年,下乡最多的是马健翎创建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共演出1475场,观众达260万人次以上。这在当时无交通工具,出行靠步行等,尽是崎岖山路的情况下,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正是靠着这种行动与精神,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为战胜敌人、克服困难提供了精神食粮,增加了前进的力量。

马健翎在艺术主张上是现实主义的戏剧观,在内容上是表现工农兵大众的斗争生活,在形式上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秦腔、眉户,在美学追求上是以悲剧激起人们的怜悯、同情甚至愤怒,产生爱憎分明的态度与力量,如《血泪仇》《穷人恨》等。他创作的喜剧是反映边区群众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人在讽刺、嘲笑、滑稽、幽默中告别过去,告别落后、自私、愚昧、无知,给人新生活的向往和欢乐,如《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等。他创作的正剧则以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结局给观众以欣慰与愉悦,使人振奋,如《中国魂》《保卫和平》等。马健翎是严格按照“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传达老百姓的心声,为老百姓代言、立言”的原则去创作和表现的,因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如果与布氏、斯氏、梅氏三个体系做比较,在现实主义、讲究真实性上,马健翎创作的戏曲与斯氏接近,这可能与他受到西方话剧理论与电影的影响有关。在政治上与理论上,马健翎与布氏一样,都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变革的,反映的都是人民投身革命、改变自身与大众命运的内容。但马健翎却没有布氏主张间离效果之说,是完全按照现实主义路子,让戏剧人物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去说、去做,不容许戏剧人物以第三者的口气,跳出剧情来说话。由于马健翎是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采撷得来带有普遍意义的情节、细节,所以他的戏剧是代表老百姓说话的,因此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演红了边区。马健翎写戏坚持从生活出发,不写世上没有的人和事,注重真情实感,不写不受感动的人和事,在风格上和表现形式上则要求既要近情近理,又要红火热闹。马健翎是站在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的立场上写戏、导戏、演戏的,是以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给观众以明示,反对黑暗,走向光明。他的剧作以鲜明的阶级性、倾向性而使观众直面人生。

现代戏被当成有益经验加以推广

马健翎对传统戏曲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设计了新的表演程式动作,再加上布景与道具,基本上是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重新改造,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战争环境下又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与条件去琢磨,这就更增加了编导的难度。他不得不先走一段“旧瓶子装新酒”的过程,但传统戏的自报家门,上场对子下场诗等文艺范儿的台词在现实生活中哪儿会有呢?搁在戏中也有点别扭,不是味儿。马健翎在写作剧本时重新进行了调整,他把有些需要交代的内容巧妙地融在对话或唱词中,就使剧本干净利落多了,也符合真实生活。马健翎熟谙生活与人物性格,在艺术上按照观众熟悉的那一套形式加以合理的改造,使观众感到既是熟悉的,又是新鲜的。还有就是当时的大部分演员都是来自底层人民,对剧中人物遭遇感同身受,表演上就富有激情与感染力,也能使观众很快进入剧情,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马健翎通过十余个现代戏的写作与导演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大大缩短了从古典戏到现代戏的嬗变过程。他吸收民间音乐舞蹈素材用到现代戏中,从传统戏中借鉴,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表演上的程式动作,使得革命现代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放光彩,并被全国许多剧团搬演和吸收利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量现代戏创作中被当成模式或有益的经验加以推广。马健翎在改革传统、赋予传统戏曲以新生命方面非常大胆。他和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所培养的一批艺术家已成为革命现代戏的传播种子,他所开创的现代戏表演体系已被全国所接受和应用。正像《中国文学简史》指出的那样:“‘五四运动\’以后一些有志之士,包括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也都做过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收效都不大。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那一套自成体系的表演程式……而未经较大的改革,是难以用来表现现代生活的。在抗日根据地,早有某些专业和群众业余剧团用旧戏曲形式来表演现代戏,因未解决上述问题,成绩不佳。最有成绩的是柯仲平、马健翎领导的民众剧团,他们对当地农民熟悉的剧种秦腔进行了改革,称为新秦腔。”

新闻推荐

全国百位书法老师来陕学硬笔书法

本报讯(记者李海涛)记者昨日从刚刚结束的国培项目——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硬笔书法培训师资格认证陕西培训会上获悉,100多位书法教师从全国各地奔赴西安,跟着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华庆、副主席李冰...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