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四季里的食物养生

四川政协报 2017-09-19 11:49 大字

■古 杨

民间有一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种说法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春吃芽

春生万物,春天的气温由寒转暖,这个季节的芽类蔬菜肥硕鲜嫩,可以促进升发,所以人们应该顺应时令,多吃些绿豆芽、黄豆芽、豌豆芽、韭菜芽、香椿芽之类的蔬菜。其中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在春季吃,它能帮助人的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能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具体地说,各类豆芽的功效又有所不同: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黑豆芽养肾,豌豆芽护肝,蚕豆芽健脾,而黄豆芽健脾又养肝。

夏吃瓜

夏季的众多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可帮助人体排除毒素,且清淡可口,是降温防暑的好食物。瓜类的含水量都较高,大多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还能有效补充夏日流失的大量水分,帮助人们度过湿热难耐的日子。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瓜类的药效:丝瓜是甘凉之品,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的功效;冬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润肺生津,清除胃热,止渴解毒;在温度高、湿气重的夏季里,含水量十分充足的西瓜是人们出汗过多后补充水分的最佳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瓜类大多性凉,脾虚、胃寒、肾虚者不宜多吃。

秋吃果

秋季,阳气收敛,是大自然里果实丰收的季节,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坚果大多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对健康大有裨益。例如“长寿果”花生,其所含蛋白质高达26%左右,相当于小麦的两倍,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花生性平味甘,可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清咽止咳;杏仁和松子等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帮助人体控制血糖、血脂,还能利于清肠通便;核桃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预防慢性疾病和机体的过早衰老。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坚果的热量相对较高,因此要避免一次食用过多,各类坚果每天最好都不要超过一小把,倘若出现了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痊愈之前不宜吃坚果。

冬吃根

冬天,根茎类食物大量上市了,主要包括红薯、萝卜、土豆、山药、竹笋、莲藕等。这些食物普遍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替代部分主食,能给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尤其适合于冬日人体的抗寒。在吃法上,它们大多可以和羊肉、牛肉等一起炖着吃,如此的御寒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根茎类的食物淀粉含量都比较高,如果在平常生活中食用的比例较高,则就应该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妙食白果

■吴 洛

小时候家中条件差,饮食不卫生,肚中常常闹蛔虫,父亲买来宝塔糖驱虫。而白果也有驱虫功效,那时家中的白果都是外婆从陕西寄来的,父亲小心将它们锁在柜子里,生怕我们偷嘴,吃多了中毒。

有时父亲闹虫牙,就在饭后嚼上2枚生白果止痛。到了周末,父亲将大约30枚白果去壳,剥去衣膜,与等量的空芯莲子一起装水入锅,置于煤球炉上用文火炖,加入冰糖做成甜品,数小时后用碗盛来端到我们手中。莲子熟烂,白果软糯,汤色微黄,我们用小汤勺一枚一枚慢慢往嘴里送,细细品味父亲文火慢炖煨出来的爱。父亲也常将白果放入少量糯米中,煮成很稀释的白果甜粥,食用可润肺定喘祛痰,滋补养颜。父亲说白果含小毒,小孩贪嘴且抵抗力差,生食10枚白果便可能中毒,煮熟后的白果分解了一些毒素,但也不可多食。合理地有节制地吃,才能有益健康。在那个年代,一个苹果也要家中几人分着吃,更别说市场上少见的白果了,想多吃也没有那个条件,我算是有口福。

长大后,银杏树也成为我们市的市树,可懂得吃白果的人还是不多。虽说市场上的白果销售不少,但许多人不知道怎么食用,更少知它的功效。

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我一度出现尿频现象,连续几个晚上休息不好,父亲听说后让我去买些新鲜白果回来,每日取出一些,一半生食一半煨熟了吃,仅几天便恢复正常。那年父亲头上长癣疮,他将生白果仁切断,频频搽患处直至痊愈。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各大饭店相继推出白果系列滋补食疗佳肴,市民们品尝后纷纷回家效仿着做,购买白果的人逐渐增多,但对白果小毒的特性知道的人还是太少,警惕性不高,难免会因疏忽造成食用误区,因而对白果的知识普及仍不可缺。

白果果仁偏黄色,宜放通风干燥处。果仁呈绿色的毒性最大,医书上有小儿吃绿色胚的白果5~10枚中毒死亡的记载。白果中毒一般发生在食用后一小时,若发现食用白果中毒不必惊慌,用麝香一分调温水服即解,用生甘草二两或白果皮一两煎服也可解毒。最好不要让孩子生食白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食用。

老龄“轻生活”

■张力平

人,终究会老。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不知如何取舍,而错过了美丽的夕阳。

人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延长生命的“有效期”。到了老龄,一定要学会做减法,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该放下的必须要放下,放慢生活节奏,舒缓身心压力,享受一种“轻生活”。

老龄如何享受“轻生活”?

降低心气。人老了,身体进入老化期,不再像从前有充足的体力、充沛的精力,来不得玩命苦干,只能有选择地巧干。要“服老”,多想想什么事是自己不能做的。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一定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调低目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人老了,就要学会随遇而安。过往得失不必挂怀,尽量保持内心的安定,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看淡钱财。虽说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责任难以“穷尽”,但也应该善待自己,享受应该享受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少留些遗憾。“钱财乃身外之物”,合情合理适当用钱,在放弃奢望,摒弃诱惑,抛弃无奈的同时,也不要舍不得花钱,亏待自己。发现自己的快乐源泉,让自己的生活滋润。

人生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老龄生活做减法,学会“删除”和“归零”,清理好自己的人生空间,人生就不会时时被“卡”,疾病会减少,健康会增加。如此,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熟水”:古代的养生茶汤

■刘绍义

我国很早就有红茶、绿茶、加多宝、王老吉了,只不过那时不叫这些名字,而是叫做“茶饮剂”“熟水”“暑汤”和“代茶饮”等。顾名思义,“熟水”就是烧开的水,只不过这些烧开的水里加了一些茶或者中药,“茶饮剂”“代茶饮”与熟水大同小异,都与今天的饮料没有什么两样。

“熟水”一词,最早产生宋代,宋代陈直的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新书》中,就有“熟水”一章,专门讲解各种中药熟水的制作方法。这些制作熟水的中药,大都气味芳香、甘甜,含有成分不同的植物挥发油。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写过一篇含有中药豆蔻熟水的美词,其中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之句。这里的“豆蔻熟水”,就是治疗暑湿困脾之类疾病的著名饮料。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被翰林院评为一二三名的饮料分别是:紫苏熟水、沉香熟水和麦冬熟水。荣获第一的紫苏熟水,不但能下胸膈滞气,而且芬芳宜人,所以很受宋人青睐。李清照之所以用豆蔻熟水,并不是她喝不起前三种饮料,是因为她在七八月份的梅雨季节,患了暑湿困脾一类的疾病,豆蔻有化湿行气、暖胃消滞的作用,所以她就用豆蔻熟水来调养身体了。

关于熟水的记载,在宋代前后的许多文献中,屡见不鲜。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都有“茶饮剂”的记载。茶饮剂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也算单方治大病了。例如5克茶叶加0.2克干薄荷叶,就有疏风散湿、辟秽解毒的功效,对咽喉肿痛、风热感冒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5克茶叶加1克切碎的干山楂片,不仅能消食化积,对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是5克茶叶,如果加上0.3克款冬花,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咳嗽等病症,就逃之夭夭了;那些脂肪肝、高血脂、肥胖者,在茶叶中加入草决明等中药,一杯祛脂化湿的减肥茶,也就大功告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熟水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不但熟水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功效也越来越好。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熟水中的中药由单方变成了复方,一种饮料已经由加入一种中药变成多种中药配伍了。明代文学家、养生学家高濂在他的《遵生八笺》中,记载了12种常见的熟水配制方法,其中的豆蔻熟水也由过去单一的豆蔻变成了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中药相互配伍。不仅如此,他还把各种中药的用量以及配制方法,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后人在制作饮料时获益匪浅,受到了不少启发。

到了明代,入茶的中药越来越多,顾元庆就在《茶谱》中说过:“木樨、茉莉、玫瑰、栀子、蔷薇均可入药。”这些中药,在明代不仅可以泡茶,在今天,我们依然冲茶服之,它们清香可口不说,还都具有理气、清火、安神、健脾、开胃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大家不妨常饮之。

清代,“熟水”真是五花八门,难以言表。红楼梦》中就有多处描写皇宫与王府夏日饮用熟水的场景。清宫医案在记录慈禧、光绪诊病用药的处方时,也记录了多个“平肝清热、理气代茶饮”的处方。比如以甘菊、霜叶、鲜芦根、橘红、炒枳壳等中药,煎后服用,不但能明目、消食,还能化痰、消暑,是一个不错的“代茶饮方”。

当然,此类的“代茶饮”,不仅宫廷有,民间也有,《京都风俗志》就说得非常明白,它说在伏天有人喝冰水,吃冰食,有人煎熬紫苏叶、藿叶与甘草等的药汤,称为暑汤,并在街市中出售。这说明清代的冰镇饮料已经走上街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十乐”养天年

■刘会琴

我今年87岁,家住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龙家村。现在的我耳不聋眼不花,屋里屋外拿得起放得下,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寿星”。常有人问我“长寿之道”是什么?我和孩子们总结了一下,暂且将其命名为“十乐长寿法”吧!

·种菜之乐 我家院中有个菜园,不到一亩地。只要是有时间,我就在菜园里忙活。种菜既能接近蔬菜,闻到植物新鲜的气息,又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又能从“春种秋收”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天伦之乐 孙子、外孙女一到双休日便来我这里聚餐。孩子一来,我就放下手里的活,领着孩子家里家外玩,给孩子讲故事,一起做游戏。与孩子在一起,我身上的“垂老”暮气一扫而光,不仅人变年轻了,还享受到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闲聊之乐 我性情豪爽,平时常与左邻右舍一起唠家常,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在舌尖。我觉得,经常与人闲谈,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人到老年容易患上“自闭症”,经常与人“话疗”,大有裨益。

·忙碌之乐 我手脚麻利,家务活总是自己动手,扫地、洗碗、擦窗户、抹桌子……每一件家务都做得津津有味。做家务可以活动我的手脚,同时,看着家里窗明几净,我也觉得心情舒畅。

·闲步之乐 乡下晴天,我经常到村外的岗子上走走,剜一把野菜,看一看庄稼长势,听一听玉米拔节的声音。在郊外,看蓝天白云空远辽阔,看庄稼丰收在望,觉得心胸开阔,有着说不出的痛快哩!

·知足之乐 “知足常乐”,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生活简单,食不求精、衣不求奢、住不求阔,随遇而安。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咱还有啥不知足的呢,“财过百斗端一碗,屋有千间居一室”啊!

·沐发之乐 我三天洗一次头,洗时,还要在水中泡些我们村中常见的榆树皮。用这种洗发水洗头,头发黑。另外,经常洗头不仅洁净,还可以清目醒神,浑身舒爽。尤其是早上洗头,觉得这一整天都过得清爽呢!

·阅读之乐 我读过“高小”,有些文化“底子”,所以平时喜欢阅读,家里人给我订阅了《中国老年报》《家庭医生报》等报刊,我抽空就读上几段。看报可以开阔知识面,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我觉得人到老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不要成为“聋子”“瞎子”,而要保持“耳聪目明”,这有利于身心健康。

·宠物之乐 家里人担心我晚年生活寂寞,就给我送了只小花猫。小花猫天天围着我转,时不时地用毛茸茸的身子蹭我的腿,跟我玩捉迷藏,逗得我哈哈大笑,喜欢得不得了!人到老年,养个宠物有利于激活爱心和童心,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晒阳之乐 冬春两季,我喜欢和村中的老姐妹们坐在背风处晒阳。暖暖的阳光照得全身热烘烘的,十分惬意舒服。经常晒阳既能舒筋活血,又可杀死身上的病菌,益处多多,何乐不为呢?

凭着这“十乐”养生法,我现在活得有滋有味,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希望我的养生经历对一些老年人有所启迪:乐观开朗、心态随和、坚持锻炼、享受自然,会使晚年生活更加轻松愉悦。

古人怎样自我保健

■欧阳军

中华民族认识保健的意义并实践这种优良行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翻阅各种典籍资料,可发现古人在这方面的论述颇多,许多基本观点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向古人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譬如,养形和养神就是古人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形,古人是指形体,包括人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形是一切生命活动之宅。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与神相互依存,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思想家、养生家嵇康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著名医书《黄帝内经》也认为,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蔽(坏),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如何养形?古代医学专家主要概括了三点。

动以养形。观点类似现代提倡的生命在于运动。古人有关这方面的论述颇多。庄子云:“吹岣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春秋战国哲学家子华子也从理论上深刻地阐述了以动养形的重要,指出:“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吕氏春秋》则引用子华子的观点,结合人之生理、病理对以动养形的道理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以后,《淮南子》又从实践和方法上对人们进行了告诫:“是故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华佗则直接教导人们运动之法,他说“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等等,都强调了以动养形的重要,说明两千多年前古人已把运动保健摆到了健康长寿的重要位置。

体欲常劳,毋使过极。就是现在我们提倡的运动要适度。古人认为,以动养形,非一时之功,而应持之以恒,提倡“体欲常劳”,但又要注意适度。《黄帝内经》有“形劳而不倦”“不妄作劳”“起居有常”的告诫;孙思邈也告诫人们“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因妄作妄劳,轻则伤气,重则损寿。运动要持之以恒,又要保持适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动养形的目的。

养精血即是养形体。精血充盈,身体乃壮。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虽治形之法,非止一端……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所以欲祛外邪,非从精血不能利而达;欲固中气,非从精血不能蓄而强……”所以张景岳认为“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这说明以动养形,是必须以精血充盈为基础的。

古人认为养精血无非二法,即饮食和药饵。《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食五谷对补精血的重要。对于食药,古人则劝诫人们,用药必须慎重。

关于养神,古人主要提倡清静养神。在此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古人提倡清静养神,不是教人终日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无所事事,而是教人“少私寡欲”“无恚嗔之心”“以恬愉为务”,即现代人们提倡的加强自身修养,摒弃私心杂念,减少各种贪欲,心境愉悦豁达一类观点。这样,才能通过“清静”的内功,深蓄厚养,储藏能量;同时,人们只有真正做到“清静”,才能专心致志思考问题,对事物做出适当的反应,表现出最大的智慧。

养神与养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形强而神不罢(疲),若形坏则神不存,神离则形不固”(明《医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古人还认为神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神躁动不安,“为物所感则易动”,终日患得患失,必致“精伤”“气陷”之大疾,给身体带来很大损害,古人提倡“形神共养,以养神为重”的保健原则,道理也就在这里。

“药王”孙思邈养生秘诀

■刘洪宇

闲来翻书,忽然看到唐代“药王”孙思邈发明的一套独特的养生之法,细读后发现,其一招一式都非常“接地气”,而且做起来较为简易,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养生秘诀,对现代人的保健养生不无裨益,值得推广和借鉴。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学研究,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享年101岁(也有学者考证认为他活了120多岁)。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被孙思邈称为“耳聪明法”。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治疗胃痛、腰痛。

摄穀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新闻推荐

100多幅陕西农民画将在海外展览

“2017丝绸之路中国陕西农民画加拿大温哥华展”西安预展开幕式,在西安交大博物馆举行,来自陕西五大农民画乡的100多幅精品农民画集中亮相,引得西安市民争睹。本次展览由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与加拿大国...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