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引领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掠影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每逢节假日,示范区都会迎来大批游客休闲娱乐。本报通讯员梁高强
本报记者宋振峰
陕西杨凌,中国唯一“姓农”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诗经·生民》记载:“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相传4000多年前,“农神”后稷教稼于此,开创出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
今天的杨凌,胸怀着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凭借其强大的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使一株株“现代农业之花”绽放大江南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正值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0周年,记者日前跟随“旱区主流媒体杨凌行”采访团来到杨凌,所见所闻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武装新型职业农民
35岁的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牛营村村民蒋永琛,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觉得种地有这么多门道。
今年4月,慕名前来杨凌学艺的他,在揉谷镇百龙村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承包了3个棚,“人生头一遭”种起了西瓜。前不久,卖完了西瓜,他又“大姑娘上轿第一回”学种起了草莓。
才干了4个多月,蒋永琛已经对现代农业的“现代”两字有了深刻的感悟。“种地,不是随便将一把种子撒在地里,育苗、栽培,要学的技术可多了,光施肥,现在都讲究的是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的新名词,不断从他的话语中闪现。
还有这项技术——令蒋永琛至今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所在的园区,不论是西瓜还是草莓,都不是种进地里,而是种在一个个小“枕头”里。
这个“枕头”,里面装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与当地“田秀才”联合研发的植物生长营养有机质。凭借这项技术,园区一亩地可以用700个“枕头”,不仅能让土壤“休养生息”,而且作物产量能提高两成多。
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新农民。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始终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了大学推广、产业链推广、科技特派员推广、农民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展会推广、媒体推广六大模式。
全新的模式,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不仅让农民看得见、问得着、学得会、用得好,而且也让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已经在全国18个省区建立粮油、果树、蔬菜、畜牧等示范推广基地301个。2016年,来自杨凌的农业技术成果在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面积达6500万亩,实现综合效益175亿元。
农民不敢干,教授来示范。作为示范区产学研主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育种、栽培、贮藏、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农业技术集成、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构建了“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农业科技推广新通道。从而把农业科研基地从校园搬到地头,让广袤的田野成为新科技、新品种的试验田、示范园,初步形成了立足西北、面向旱区、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网络。
在推广输出先进技术的同时,杨凌示范区还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面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等,共享现代农业科技红利。
从田间地头到猪棚牛舍,从乡村舞台到农家小院。2004年以来,示范区已先后培训技术农民36万人次以上,使一个个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服务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做先进经营模式引领者
想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但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中来心里一直不踏实,万一农民违约,不到期限就把田地要回去,咋办?
长期在外打工,自己又年逾五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陵湾村村民罗芳霞早就不想操心自家的4亩地了。可她和其他村民一样很担心,田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后,谁来保障她们的收益?
怎样真正使土地流转实现“双赢”?
杨凌土地流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凯告诉记者,杨凌示范区按照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求,组建村级“土地银行”,推进土地经营权向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流转。
村级土地银行如何运转?首先,“存地”,也就是由各村土地银行与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村土地银行。其次,“贷地”,即村土地银行与入园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将土地对外流转。最后,村土地银行按合同约定收取地租并落实兑现到户。
如今,通过“土地银行”的牵线,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800亩土地,建起了400多座大棚,西甜瓜、西红柿、草莓等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将地流转给合作社后,罗芳霞摆脱了土地束缚,不但每年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费3000多元,腾出手的她还就近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年下来,又有近两万元的收入。
为了解决土地流转中一些农民收入偏低问题,同时适应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的大量需求,杨凌示范区在村级“土地银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改革土地流转模式,投入1400万元,前年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土地银行),面向新型经营主体挂牌流转。全新的改革举措,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土地流转从“政府引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土地银行”不仅提供土地,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些资金。通过与金融机构对接,杨凌的普通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来贷款,对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来贷款。
为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两年,杨凌还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注册土地股份合作社44家,涉及农户1600余户。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变成股东,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打理,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土地流转率达73.3%,催生了一大批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使农业生产设施有效改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在杨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的内涵被不断挖掘,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含义。其中,将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巧妙结合的休闲农业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快“第六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杨凌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目标,全力打造起了集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集群发展示范区,探索起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新路径。
引人注目的荷兰大风车,别具一格的欧式别墅木屋……在杨凌尚特梅斯庄园,游客足不远行,便宛如置身欧洲田间。他们可以一边赏花卉、摘草莓,加工鲜奶……一边品尝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
在杨凌君度农业葡萄庄园,葡萄种植,特种养殖,融合葡萄采摘、葡萄酒加工,休闲旅游完美嵌入。“庄主”胡伟晨说,农庄去年实现葡萄销售265万元,葡萄酒销售360万元。今年正在新建酿酒窖和展示馆,让游客亲手体验酿酒的乐趣。
杨凌野猪林生态农庄,打的是“原生态”牌。在这里,游客可采摘生态果蔬,驾骑彪悍野马,品尝各种野味,体验东北大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像这样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现代农庄,杨凌现已发展了30个,涵盖苗木、果蔬、畜牧以及木屋酒店、养生餐饮、名贵家禽养殖观赏、文创加工等数十个门类。
“现代农庄集群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已累计筹措配套资金3000万余元,通过“先建后补”等一系列创新政策扶持,大力支持现代农庄建设。目前,杨凌现代农庄集群政府投入与撬动社会资本的比例已达到1∶5,涉农产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显著增加。
“新农业,新生活,新梦想”“休闲农科城,绿色健康游”……一系列现代农业休闲游活动,带动了示范区餐饮、住宿、交通、商贸等各项领域消费,促进了杨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据统计,2016年,杨凌示范区接待游客460万人次,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6.96亿元,同比增长12.6%。今年,杨凌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如今,走进杨凌,人们会发现,得益于休闲农业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完美嵌入,这座农科城变得更富朝气,也更具魅力。
新闻推荐
第十三届全运会男足城市组西安队勇夺冠军首席记者王健摄昨晚,天津团泊体育中心足球场,颇具陕西特色的鼓声、口号声响彻天空,在全运会男足城市组决战中,代表西安出战的陕西大秦之水队凭借“大...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