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师者房喻:实验室里培养英才

西安日报 2017-08-22 06:02 大字

房喻,男,1956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荧光传感薄膜和有机凝胶材料专家,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房喻的博士学位是在国外获得的,在伯明翰大学做过几年访问学者。谈及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他认为各有特点。“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但对个性化培养、包容不够,可能适合大部分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特长的孩子。而西方教育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阿Q”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

在陕西师范大学化学院,大型设备都是24小时开放,学生们可以随时做实验。所以,即使在深夜,实验室亮着灯也不足为奇。

实验室,是房喻的第二个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和学生们“泡”在实验室,一起做科研,讨论各种问题。在这个实验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或者说是“传统”——学生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其他事务性工作。

房喻的学生们说,老师给实验室提出了三个精神——“阿Q”精神、雷锋精神和铁人精神。“房老师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除夕之夜也要师母大驾光临才能把他从实验室请回家去。他出差后回来,无论多晚,都要来实验室转转,问问这个的实验,关心一下那个的文章。他喜欢来实验室与学生讨论问题,有时甚至陪着学生做实验,晚上八九点没吃饭、九十点钟还在实验室里是常有的事。我们感叹他的精力充沛,也敬佩他的工作态度,鼓起勇气去效仿却总是虎头蛇尾。”他的学生、2010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生陈香李说。

笑声中让学生戒骄戒躁

在房喻60岁生日的时候,第一时间送来祝福的,是那些在国内外的学生。虽然很多学生都已经毕业,但对于恩师的祝福和挂念都发自内心。

他的学生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一位师兄画了一幅自认为不错的文章插图拿给房老师看。房老师看完这幅图之后,先没说什么,看了一眼那位师兄,黑黑的两个熊猫眼挂在瘦削的脸庞上,看得出很疲惫。房老师开口说:“嗯,这图可真是下了功夫了。”师兄打着的半个哈欠硬是活生生地憋了回去,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悦的神情,两眼放光地盯着图,等待着接下来的夸奖。“这一个个豆芽菜画得活灵活现的。”房老师慢悠悠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实验室围着观赏大作的兄弟姐妹们顿时笑得前仰后合。不是学化学的朋友也许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笑点所在,其实这是一幅关于共轭荧光单分子层薄膜的示意图,师兄为了形象化,将一个个功能集团用椭圆代替,连接臂用不规则曲线代替,组装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的“豆芽菜”,虽说明了问题但并不美观。“类似这样的经典语录不胜枚举,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在笑声中学会了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寄语学子:读好书更要广泛涉猎

对于青年学子,房喻教授表示,年轻是最大的本钱,希望同学们趁年轻,多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读好书,不光是读自己专业的书,更要广泛涉猎。

对于做科研的同学,房老师说,首先自身要认识到研究生阶段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头脑要清楚,不能在这段时间糊里糊涂地虚度光阴。其次就是要摆正态度,下定决心,好好努力。同时也不能使蛮劲儿,更要把握好努力的方向,在选定专业方向、导师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反复比较,和师兄师姐交流,积极与导师沟通,和其他老师讨论,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研究的专业课题尽可能早确定下来,然后就是要专心致志地把它做好。其三,要从方法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例如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知识,了解专业研究方面的前沿脉络。通过从网络上学习,一方面可以突破老师教授学生的局限性,同时学生和老师可以交流,老师之间可以交流,共同探讨。(记者张潇通讯员蔡竹欣文/图)

新闻推荐

陕西省消费者协会提示:大学新生入学消费应理性

阳光讯(张斌记者杜丽芳)暑期即将结束,大学新生也即将报到,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引领和拉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异地上学的大学新生,这些学生们从以往的家长代劳消费转变为...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