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股联业联企增效增收增绿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带来的启示
本报记者乔佳妮通讯员杨月华
贵州省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按以前的观念,这话强调的是当地条件艰苦,可如今,贵州人更愿将其理解为对他们所拥有优势资源的另类演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这两年,贵州借助这一优势,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六盘水市的“三变”更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示范样板。截至目前,贵州省农村“三变”共涉及140个乡镇、1016个行政村,其中一半以上在六盘水市。六盘水市紧抓农村“三变”机遇,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生态优势,改革让50.14万户农户成股东,带动165.33万农民受益。对比贵州,当前,陕西省也有336个行政村进行了“三变”改革,许多村和六盘水市农村有着相似村情,其做法或许能给陕西农村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因地制宜,精准选好产业路
“三变”改革,是新时期借助股份制这一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把分散的资源、资金、农民“聚集”起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其他经营性资产的有效利用,实现农户、村集体发展与经营主体多赢,变革的发力点在于精准选择适应市场化需求的优势产业。
在六盘水市,精准选择产业项目是“三变”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地通过“三变+特色农业”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了红心猕猴桃、刺梨等具有市场优势、山地特色的绿色产业重点培育,通过“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网络化、经营股权化”,助推一产“接二连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盘州市盘关镇的贾西村,以前贫瘠落后,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村民只能种玉米、土豆,亩收入也就五六百元。返乡能人聂德友以“党建+平台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模式,动员农户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保底分成+收益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改种刺梨,实现了公司发展与百姓致富的同频共振。如今,贾西村及周边6个村全部栽种了刺梨树。去年已初挂鲜果3000吨,鲜果销售收入1200万元,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年可产刺梨鲜果52.15万吨,销售收入20.86亿元。
良好的气候资源在贵州人眼中是个宝。植被丰富,夏季月平均气温20℃左右的六盘水市是全国避暑胜地,当地不少村庄设置了土地股、自然风光股等12种股权形式,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盘州市石桥镇的妥乐村是世界古银杏之乡。如今村里将1451棵古银杏树入股旅游公司,农民既能从公司门票收入中获利,又能通过出售自家的银杏果增收,银杏树成了“摇钱树”,村民对其保护之心也随之加强。水城县玉舍镇海坪村则将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野玉海旅游度假区,占股30%,所得收益的50%再分配给780名村民,50%村集体积累,村集体每年分红150万元,村民分得75万元,人均961元。对于同样植被绿、气候好、历史资源丰厚的陕西省陕南村落来说,贵州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
而对于确实不适合发展产业的,六盘水市通过政府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城市停车场、商铺、集贸市场、广告位等公共优质资源,通过股份合作,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实现贫困群众异地置业。
引入企业,让“蛋糕”越做越大
推进“三变”改革,引入适合的经营主体很关键。认识到这点,六盘水市为了将“蛋糕”做大,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通过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现企业与“三变”改革村的产业无缝对接。
六盘水市抓住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机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一村一社”工程,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强“三变”经营主体。对于体量较小的企业,对其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没有经营主体的乡村,采取多种方式和激励政策,把实力强、信誉好、有公益心的企业引进来,一时引不进来的由县级平台公司进入。同时,鼓励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回乡兴办创办企业,共同做大产业“蛋糕”。去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66个。
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在当地政府的考虑范畴。六盘水市对“三变”确定的产业,实行县评审、市报备的“风评”机制;针对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可能遭受的灾害,把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结合起来,通过财政投入500万元农业保险资金,撬动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还各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风险补偿。同时,规范“三变”流程,帮助经营主体完善法律治理结构,加强财政、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
通过改革,全市农业生产增效明显,粮经比从51:49调整为32:68;农民生活显著增收,农民股东年户均分红1700元以上;村集体积累大幅增加,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2.85亿元,收入最高的达1031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产资融合,让扶贫更加精准
六盘水的“三变”,更为精准扶贫释放了丰厚的改革红利。
六枝特区堕却乡朗树根村,将财政投放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120万元,由贫困户持股入股到六枝特区道地种植养殖合作社,种植了4000亩坚龙胆。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产生效益,与农户按“8:2”比例分成。钟山区利用财政资金5140万元,在市中心城区给44个村分别购买了100平方米商铺,入股区物管公司统一经营,每村年分红10万元以上,部分收益二次分配给316户847名贫困群众。
“三变”将原本分散扶持集体和贫困户的财政资金分门别类进行整合,投入到农村的基础设施、水电产业、乡村旅游等,让其形成项目资产,并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经营主体,变“输血”为“造血”,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变了过去财政投入到农村点多面广、投入分散、效益不好的现象。
六盘水市以股权为纽带、以产权为平台,把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农户链接到特色农业、景区景点、现代服务、异地置业等产业平台上来,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联股联业,联产联心,找到了靶向治疗、斩断“贫根”的一剂良方,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群众脱贫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三变”以来,六盘水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60.37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31.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3%降到11.91%。这值得陕西省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陕南地区借鉴。
贵州也罢、陕西也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和班子集体。凡是改革进展好的地方,一定有能人带动,凡是村干部强的村子,村集体经济也一定强。培养优秀的村级带头人、让能人当家,对当前乃至今后陕西省农村发展而言,是当务之急。
新闻推荐
儿童自救急救训练报名今截止 欲参与者可拨打热线18629295201
上周,三秦都市报《学点急救常识应对突发情况》一稿发出后,很多想要学习自救、急救训练的家长,打来电话给孩子报名。为了让更多孩子从小学会自救、急救技巧,以便在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对方...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