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离世捐献眼角膜 给两名眼疾婴儿留下光明

西安晚报 2021-03-17 02:54 大字

接受角膜移植的3个月大的男婴小宝手术很成功记者 张黎娜 摄

安康出生仅3个月的男婴小宝(化名),不幸患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幼小的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角膜移植,将终身生活在黑暗中。就在全家人焦急万分等待角膜捐献时,柞水一名因病离世的4岁女童捐献了自己的角膜。目前,西安市第一医院已为小宝右眼成功进行了角膜移植。此外,女童的另一片角膜还将帮助一名6个月的婴儿重见光明。

“角膜供体太少,排队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很多。两个月的等待,我的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感谢角膜捐献者的大爱,让孩子重获光明……”病房里,安康的丁先生说起为儿子等待角膜供体进行移植手术的经历,难掩心中的激动。丁先生告诉记者,小宝出生后,他们就发现了问题,其眼珠不是乌黑发亮而发白。2020年12月,家人带着孩子赶到西安市第一医院眼四病区就诊,经过检查,孩子被确诊为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角膜病是我国第二大致盲眼病,每年有数以百万的患者因角膜病致盲。角膜白斑是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而先天性角膜白斑非常少见。出生就患有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意味着小宝出生后看不见妈妈的脸,看不见缤纷的世界,他只能感觉到光线明暗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做角膜移植手术,他的视功能将不能正常发育。眼四病区副主任朱海峰告诉丁先生,光线不能进入眼睛,眼睛就不能接受光线刺激,继而失去发育的机会,只有通过角膜移植,孩子才有希望获得光明。这种情况手术时间越早越好,视力才能最大化得到恢复。如果2岁以后做手术,基本就失去了视力恢复的机会。

然而角膜移植谈何容易。对于幼儿而言,由于眼角膜材料的特殊性,不仅需要等待爱心人士捐献,还需年龄相仿的供体角膜方能与之匹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等待合适角膜的日子异常难熬,丁先生说自己每周都要和医生联系,询问相关情况,每次都失望而归。然而小宝又是幸运的,2021年3月11日晚,柞水县4岁女童小花(化名)因病离世,她的父母忍痛做出决定,捐献孩子的角膜,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陕西省红十字眼库,他们希望孩子的角膜能给在黑暗中的人送去光明,同时也希望孩子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3月15日8点30分,小宝的角膜移植手术开始了,他将迎来人生的第一缕光明。3个月大的手术者,对麻醉、监护、手术等各个环节要求很高,麻醉科曹淑梅主任亲自为手术保驾护航,主刀医生朱海峰更是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手术经过1个多小时,成功完成。3月16日早上,小宝眼睛的包扎纱布已经取掉。朱海峰表示,取掉纱布是为了让孩子尽早看见东西,尽早刺激视功能发育。据悉,后期经过康复训练,小宝将有一定的视力。记者了解到,3月16日中午,远在甘肃的另一名6个月大的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的小患者,也赶到了西安市第一医院,他同小宝一样,将用小花的眼睛看世界。

据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眼库银勇主任介绍,角膜眼表疾病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让角膜盲患者脱盲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角膜盲患者大概有500万人,每年可做角膜移植手术不足1万例,陕西省有数十万角膜盲患者等待角膜移植,这些患者中每年成功实施角膜移植手术的不到1000例。目前,在西安市第一医院角膜病区排队等候的病人还有五六百人,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角膜捐献。

记者张黎娜王超

新闻推荐

下梁镇用“三牛”精神引领作风建设

本报讯(李邦权)新春伊始,柞水县下梁镇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引领...

柞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