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留住乡村人 柞水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引领村民轻松就地就业
?在木耳种植大棚里,村民正在整理木料。
?柞水县凤凰镇双河村扶贫车间。
?土特产销售门店。
?柞水县凤凰镇清水村木耳大棚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吴彬 文/图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就不出去打工了,在家种天麻和木耳,这样既能顾家还能挣钱……”贫困户潘善志笑呵呵地说。
开春以来,柞水县凤凰镇坚持党建引领复工复产,探索“强村带弱村、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产业发展路径,引导群众“门前就业、门前创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织密产业网络 实现产业连片发展
“疫情防控工作严峻,家门口就业是农民最好的选择。由于每个村的条件和基础不一样,我们要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合力把产业做大,村民的就业率就能提升。”3月15日,柞水县凤凰镇党委书记王玉锋对农村复工复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市场恢复正常秩序,凤凰镇在向外输出劳动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内部解决就业需求,织密产业网络,鼓励村民自主创业。该镇按照“市场运作、企业承载、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思路,坚持“主导产业增规模,特色产业增特色”的思路,继续拓展木耳产业基地的数量和规模,积极鼓励群众发展中药材、土蜂养殖、魔芋等特色产业。
“大家都瞅着这几十座木耳种植大棚,有好多人想包棚种植木耳,大伙的创业激情高涨,创业基础也非常好。”凤凰镇金凤村党支部书记孟谋堂看着在建的木耳种植大棚基地,心里乐开了花。目前,凤凰镇新增吊袋木耳大棚35座,全镇计划种植地栽木耳190万袋,新建土蜂养殖、魔芋、药材特色产业基地9个。
中心户长带头 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鼓励群众“门前复产”,凤凰镇推行“总网格长、警长、片长、小组长、中心户长”五长制,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该镇将村(社区)划分为“村、组、院落”三级网格,根据人口分布、地域特点、区域功能,将辖区村(居)民,按照10~25户划分院落网格,每2~3个网格为一个小组。在每个院落网格中优选产业大户、党员先锋、致富带头人和治安中心户担任中心户长,全面摸排群众的就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实行资金互补、技术互补、劳务互补、资源互补;举办技术普及培训课堂、开展复工复产政策宣传、引导群众“三资”入股,营造了党员带头、群众融入的创业氛围。
“去年,村支部书记带我发展木耳产业,还将我发展为党员。今年我既是党员也是中心户长,我要带动其他人一起发展木耳产业,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近日,金凤村贫困户张吉哲在党员大会上拍着胸脯说。以前,他比较懒,党员中心户孟谋堂送他到外省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如今,他已是村上的木耳种植大户,今年带头种植木耳6万袋,带动4名村民发展木耳产业。
目前,凤凰镇优选中心户长145人,带动273名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0余场,培训1000余人次,培养木耳“土专家”18人、村级种植能手29人,真正实现了“强扶弱”的带动效应。
完善产业链条 确保百姓增收致富
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脱贫攻坚红利,凤凰镇建立了稳定的脱贫致富链条,将群众放在产业链中,按照“以房屋出租挣租金、以资金入股挣股金、以就地务工挣薪金、以产品售卖挣现金”的目标,建立产业基础台账,摸清务工人员基数,实行劳务人员跨村调配,促进产业与就业紧密衔接,同时,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设置公益岗位,解决临时性就业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金凤木耳基地急需务工人员,请各村中心户及时上报,明早8时上班……”3月6日,凤凰镇就业管理群中发出了一则招工信息,这也是该镇产业带动就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凤凰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433人,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173个,545户1125名脱贫群众均有稳定收入来源。
近年来,柞水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按照“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党建扶贫模式,将木耳作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木耳产业发展。现已建成木耳菌包生产线5条,发展地栽木耳2058万袋。柞水木耳以品牌为抓手,持续做高木耳价值、做强木耳产业,不断开发各类精品。目前,该县相继开发出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可参与、可体验、可观光、可休闲、可采购的农旅文创综合业态,推动了木耳产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柞水县还出台了《木耳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扶持木耳产业发展的奖补范围、奖补措施、奖励标准和奖补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该《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扩大柞水木耳种植规模,优化“一主两优”产业部局,推动木耳产业成为柞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头号”支柱产业,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撑。
手记
打工不用出远门
■崔福红
外出打工是农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家称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用双手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
他们在农忙时间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周而复始。然而面对突如而来的疫情,很多人没有外出,而是留在家里干起了老本行。
柞水县因拥有大量生产木耳的最佳适生树种“柞树”而得名。这里的植被覆盖超过75%,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城。柞树又被称作耳树,非常适合生长黑木耳,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优质黑木耳的主产地。
看到商机,这里的人们干脆放弃外出打工,有的自己种植木耳,有的到木耳种植基地上班。他们流转土地、盘活资金,以优良的工艺种植出的木耳,成为柞水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柞水县还按照“市场运作、企业承载、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思路,在生产端坚持“主导产业增规模,特色产业增特色”,让村民在家门口轻松挣大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煜通讯员樊巧玲)近日,商洛市柞水县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助力全县疫情防控依法有序开展。...
柞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柞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