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阿里 不忘初心 记陕煤集团2019年度“最美员工”常昱 关键字:阿里

陕西工人报 2019-11-19 06:33 大字

2016年7月,常昱来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深入到红色圣地阿里,她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业务水平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架起了轩辕故里与雪域高原的桥梁,成为当地群众心中一朵娇艳的“陕北格桑花”。

7年铸就坚韧不拔的品格

2009年7月,单亲家庭的常昱刚刚走出校门,为了照顾妈妈和弟妹,她放弃了在大都市继续学习深造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煤海。

作为一名新来大学生,在黄陵二号选煤厂工作短暂的日子里,常昱对煤矿工作的认识了解,坚定了她之后七年时间在新闻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倾心付出。

这七年,她扛着宣传器材下井、进山、抗洪抢险现场和男同胞们同吃同干,在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的时候,还兼顾矿区电视台、矿业报编辑、文化展厅讲解和日常新闻宣传工作。

作为一个女神和女汉子的共同存在,常昱经常是白天忙完晚会主持、现场会筹办、参观讲解,晚上加班加点继续忙碌后期宣传,7年时间里始终如一。

去那里是她一直的梦想

2016年,常昱30岁,就是在这“而立之年”,作为黄陵矿业公司宣传科科长的常昱被列入陕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名单,即将到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执行为期3年的援藏任务。

这个消息瞬间在矿区炸开了锅。“一个女孩子刚结婚,怎么就要去援藏呢?”“苦寒之地,高原反应,那地方多艰苦,干吗要折腾?”……面对这些议论,常昱只是笑笑。

“大家眼中的艰苦之地却是我一直的梦想。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拼搏奋斗和有所奉献。”常昱讲述着自己的援藏初心。

原来,早在大学毕业时,常昱就萌生了援藏的念头。2014年年底,她终于鼓起勇气向组织递交了援藏申请书。她在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我真心期待踏上那片土地。在那个特别的地方,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16年7月2日,常昱安顿好家人、交接好工作,登上了前往西藏的列车。

给予他人爱和帮助

单亲家庭环境下坚强成长的常昱,体会过失去的痛苦,更明白得来的不易。了解她的人会发现,她选择去援藏并非偶然,在矿区工作时,竭尽全力给予他人爱和帮助,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2013年,这个热爱生活的姑娘开始资助陕西省柞水县贫困山区的2名小学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先后有14名矿区志愿者加入到她的行列,帮扶的贫困学生也达到19名。即使去援藏了,常昱依旧心系这群学生,叮嘱另一位同事继续负责帮扶事宜,而且利用仅有的休假时间去看望孩子们。

执着的她还把这份爱带到西藏,带给藏族孩子们。在阿里的业余时间,常昱经常到当地的学校交流辅导,继续着她的公益之路。

援藏路上勇往直前

2016年7月,71名陕西援藏干部正式进藏,其中7人是女性,常昱是年龄最小的。刚来阿里的她因为高原反应患上了肺水肿,住进了医院。而这些病痛,远在千里之外的亲友在几个月以后才听她云淡风轻地说起。

“满血复活”后,常昱将煤炭人身上的善良、纯朴、勇敢和奉献的品质带到了这个陌生而又期盼的地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援藏路上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承诺。

最初在阿里对外贸易总公司的日子,她3个月内完成了个人全年销售任务,精心筹备参加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下乡入村和工人们一起收羊毛;考察调研为“雪融王”产品开拓内陆市场,常昱这个销售“外行”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援藏的日子里,常昱多次被借调到噶尔县宣传部,轻车熟路地干起了“老本行”。她经常下乡走近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青少年学生,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时常连续坐车上千公里。

三年援藏,一生阿里。面对“优秀援藏干部”,阿里地区“先进工作者”,噶尔县“特殊贡献奖”等多项殊荣,常昱在她的日志里写到:选择援藏,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担当,漫漫援藏路上,我愿做那戈壁滩上一株灿烂的格桑花,深爱着高原的阳光,历经雪域的风寒,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为藏家儿女带去吉祥与幸福……(李金玲)

新闻推荐

柞水司法局提升“两率一度”

本报讯(樊巧玲)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柞水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组织广大律师...

柞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