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探索“六个一批”就业扶贫新路径
本报讯(刘媛)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就业扶贫工作,牢固树立“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意识,积极探索“六个一批”就业扶贫新路径。截至目前,累计帮助5137户9167人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带动1.67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为全县如期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摸清底子,搭建平台,实施精准服务帮扶一批。按照家庭人口清、就业愿望清、培训目的清、就业情况清、技能状况清的“五清”要求,建立全县13076名贫困劳动力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积极与省内外用工企业对接联系,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加大政企用工协作,目前已与博隆、欧珂、盘龙等38家经营状况好、带动作用强的县内企业和700多家县外企业建立了用工信息共享机制,累计采集用工信息1万多条。按照“建立平台、送岗下乡、辐射全县”思路,建立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发布平合,及时为有需要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同时,采取招聘下乡、送岗入户等方式举办招聘会60多场次,发放就业信息资料3.6万份,利用“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推送务工信息1.5万条,实现了获取招聘信息不出村、人岗对接不出镇。
载体引领,企业带动,就近开发岗位吸纳一批。目前已建成省级、市级和县级就业扶贫基地13家,社区工厂9家,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654人。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种养殖大户,发展地栽木耳、农村电商等经济产业,帮助挖掘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了贫困群众“入园打工挣薪金、流转土地赚租金、入社分红赚股金”。在全县79个贫困村、非贫困村(社区)组建村级劳务工作队,聘任在外创办企业能人或村内办事公道、经营管理能力强的“能人”担任队长或副队长,以年度实施的86个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使用当地贫困劳力或劳务队,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拓宽渠道,深化协作,推动靶向转移输出一批。积极与江苏、西安、新疆、长三角、珠三角等对口合作地区对接联系,成功建立劳务输出基地43个,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4561人。在本县和高淳区分别建立劳动力培训供应基地和就业援助基地,合作开展招聘10多场,帮助1000多名劳动力在江苏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针对新疆、宁夏、西安等重要劳动力市场,成功打造了“新疆拾棉工”“宁夏枸杞工”“西安建筑工”等具有特色的本土劳务品牌。2018年全县赴疆拾棉的贫困劳动力达60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1万多元。
突破瓶颈,兜底保障,整合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用好用活财政扶贫资金,结合行业实际开发环卫保洁、道路养护生态护林、家庭签约医生等扶贫公益专岗,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31人。针对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等工作需要,开发未脱贫贫困劳动力村级特设公益性岗位5600个,专门用于兜底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对全县公益性岗位进行全面排查,将聘用到期的城镇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贫困劳动力安置,今年以来,通过腾退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
用活政策,重点帮扶,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能人大户等自主创业孵化基地7个,通过减免孵化园区水电费、场地租赁费,加大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力度,创新担保贷款机制、实施“信用村”建设,促进贫困群众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笔1353万元,发放各类政策性补助50多万元,辐射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845人。聘请35名专家成立创业技术专家指导团,采取“门诊式”“讲座式”和“结对子”等多种形式,鼓励贫困劳动力开办农家乐、养殖场和土特产品加工等项目,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8名,已有136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创业心愿。
整合资源,分类施策,统筹培训就业推荐一批。整合教育、人社、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成立县级扶贫培训学校,坚持技术技能培训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大力开展“志、智、技”三扶培训,每期培训均开展不少于一课时的“就业创业,脱贫光荣”励志教育,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面开展“送技下乡”活动,采取“田间课堂”“一帮一”等方式送训上门。全县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1万人次,惠及5000多户产业脱贫户,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1900多人,与陕西远元集团、南京阳城服饰外贸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扶贫专班”,采取“三包两免一补”10%安置就业的“订单式”培训,使学员毕业即就业。示范带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81人,月均工资达45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鼎陈美琳)近日,柞水县乾佑镇仁和社区密切关注辖区河道占道违规搭建和种植农作物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集中清理...
柞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柞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