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村的脱贫底气 □本报记者 莫植彬 樊荣华

来宾日报 2019-07-18 10:33 大字

7月2日,记者从凤凰镇北五办事处往西,沿着狭窄的村级水泥路驱车7公里,穿过一片片桉树林、甘蔗林,便来到此行采访的目的地——凤凰镇古楼村。

“古楼村今年能脱贫吗?”“虽然我们是凤凰镇五个贫困村之一,但是实现今年脱贫的目标,我们很有底气。”一见面,从市气象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腾景文信心十足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古楼村是今年兴宾区预脱贫贫困村,该村较为偏远,且山地多,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较大,桉树、甘蔗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有3.8万亩的林地,就种了3万多亩的桉树。”村委主任陈义能给记者算了一笔桉树致富账:桉树每5到6年砍伐一次,每亩可收8到10吨木材,每吨收益600元,按此计算,平均每亩桉树每年可有1000元收入。此外,该村还种植了5500亩甘蔗,其中“双高”糖料蔗800多亩。两大主导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林”。

除了发展传统主导产业,古楼村脱贫摘帽的底气还来自于其实施的光伏发电项目、“千头线生猪养殖”扶贫项目等,通过入股分红、收取租金的方式,可有效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为实现精准脱贫,古楼村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我们对仍未脱贫的29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方案。”腾景文介绍,通过网格化管理,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

古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此外,部分群众也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了关爱女性健康“两癌”保险和计划生育家庭关爱保险,有效阻断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病根”;29户未脱贫的贫困户中,针对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动员有劳动能力的14户群众通过外出务工解决收入问题,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行“兜底保障”;落实扶贫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去年有38户群众获得16.8万元奖补资金。

从扶贫产业发展,到扶贫政策落实,古楼村的脱贫攻坚力度大、措施硬、成效好。“脱贫攻坚越往后越‘啃\’,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全村脱贫摘帽。”腾景文如是说。

新闻推荐

柞水三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本报讯(郑光子)近年来,柞水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盘活贫困群众资产,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发...

柞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柞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