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领头雁 记市农村创业带头人余达锋

商洛日报 2018-09-04 09:14 大字

贺瑾 胡蝶

在秦岭腹地的柞水县有这样一位能人,他的愿望是让秦岭大地遍布仙药神草,邻里乡亲能够富足安康。这个农家汉子凭着一腔热血和顽强执着的精神,从一名走村串乡的小贩慢慢成长为享誉十里八乡的农业合作社掌舵人。先后荣获“商洛市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其合作社荣获“陕西省扶贫示范社”“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示范社”“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柞水县红岩寺本地湾村民余达锋。

苦难人生 找到幸福密钥

余达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年长的哥哥早已分家另立炉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徒四壁,两间破旧低矮的房屋随时面临坍塌。年仅16岁的他被迫辍学,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为谋求生计,他先后在餐馆里打过工、在建筑工地上干过活、也尝试在镇上卖过菜,走街串巷叫卖农用器具和小商品,生活的艰辛和苦难让他的青春满是泪水和辛酸。

柞水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大林密、沟壑纵横、溪流遍布,适生中药材千余种,这些年份足、药效纯的中药材成为外地商贩的最爱。从最初的上山采药到替熟悉的药农卖药,慢慢地,他从“二传手”变成“二道贩子”,他和哥哥东挪西借凑了330元,开始尝试贩卖农产品和中药材。

开始时是步行,后来他骑着一辆破旧的28自行车挨家挨户收,有时候走几天才能见到几户人家,收到的药材还只能肩挑背扛。就这样,他走遍了柞水原红岩寺区、蔡玉窑区等金井河流域的沟沟岔岔,最远到商州、山阳境内。对于哪里产什么药材、哪里适宜长什么药材都了如指掌。由于本钱小,不敢囤货,余达锋采用勤进快销模式,稍微收一点货就快速地卖掉,赚取中间细微的差价。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冬天,他挣到了300元。人生中第一次挣这么多钱,他高兴地整晚睡不着觉。

可惜好景不长,中药材市场波动对他们这些小贩带来了很大的波动,有一次收天麻他赔了150元。这对刚刚铆足劲头准备大干一场的他打击很大,他明白了竞争的残酷和中药材市场瞬息万变。他痛定思痛,后来在收货中变得更加谨慎理性,认真研究分析市场,学会合理规避风险。余达锋就是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摸爬滚打艰难前行,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走村串户时诸多乡亲提供给他吃、住等方面的帮助,让他心中那颗向善的种子生根发芽。

改收为种 开启致富神话

当时余达锋收购的很多药材都是山坡上野生的,生长周期长,产量有限,经过两年的“扫货”,余达锋可收购的中药材量也跟着减少。怎样让药材“下山入地”?他从1993年开始尝试,无数次的失败,自己的“试验田”里始终颗粒无收。他不气馁、不妥协,一次种植天麻终于获得成功,一平方米大的地种出了30斤天麻,看着像子弹头一样整齐排列的天麻,他欣喜万分。边钻研技术边扩大种植面积,使得投入和收获终于成了正比。乡亲们看到他种药材赚到了钱,也纷纷跟着一起种了起来。

通过收、种药材,他的生意积累了一定基础。2001年他在镇上开了一家收购门市,开始从“二道贩子”向经销商转变,客户层次也有了新的变化,浙江、河南、山西的客商都和他建立了长年供货关系。由于价格公道、诚信经营,他的口碑和财富也与日俱增,他的收购门市成了当地中药材市场的“晴雨表”。2004年,黄姜市场饱和,价格一落千丈,大量的黄姜积压、腐烂,药贱伤农。余达锋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他担心药农赔钱失去种植信心,于是扛着同行异样的目光,他四处筹钱,把群众手里的黄姜全都收了回来。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赔钱也不能让药烂到群众手上。两百吨黄姜积压在库房像小山一样,负债累累让他举步维艰。幸好2007年黄姜市场转暖,价格暴涨,他存储的黄姜销售一空。当初的善举让他因祸得福,财富倍增。

为了乡亲 药苗遍地生根

富起来的余达锋,看着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众乡亲,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知道丈夫想成立合作社,妻子陈淑霞极力反对。余达锋就给妻子开解:“想想以前我们困难的时候,想想那时候乡亲们对我们的帮助。他们现在生活艰难,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帮一帮”。妻子嘴上虽有怨言,但是心里明白丈夫要干的是关乎众乡亲利益的大事,于是在行动上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2011年,余达锋筹资800多万元,创办了“柞水颐和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中药材及农产品的产地直销、代购代销、初加工及代加工等服务。中药材经营品种由最初的12种增加到118种,年购销量达到5000多吨。吸纳会员300多户,余达锋根据会员各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成为购销会员、种植会员、加工社员。

移民搬迁户生活上没有收入来源,余达锋又在搬迁点建起了颐和中药材加工厂,提供20多个岗位。他还根据红岩寺盛产松子的优势,新建松子仁加工生产线一条,一次完成了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安置移民点和附近的贫困户70人。

2014年,余达锋凭借多年经营中药材的经验,结合红岩寺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反复琢磨研究,选出苍术、连翘、猪苓、重楼、白芨等市场潜力大、风险小的品种,大力向农户推广,并且免费向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怕群众对种药材没信心,他就自己带头种苍术,给群众做示范;他与所有种植户签订协议,不管4年后市场如何,将保底收购,订单在手,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发展苍术500亩、连翘1000亩、黄精300亩等,年产中药材2000多吨,产值达3000万多元,实现户均收入8333元,其中户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138户,中药材收入已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最主要经济来源。

如今,走进合作社药材种植基地,一片片整齐的药材迎风摆动,浓郁的药香让人沉醉,丰收在望的喜悦让余达锋的心里感觉很踏实,多年的梦想终于让他在药材基地看到了实现的希望。

新闻推荐

柞水交警大队多措并举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本报讯(蔡少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近期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省政府安全生产“三项攻坚行动”督查反馈问题整改...

柞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