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群众发引领群众发““羊羊””财财 柞水县人大机关包扶工作侧记
文/图 张涛
在脱贫工攻坚工作中,包扶单位如何帮助贫困村找到新出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柞水县人大机关在帮扶中为帮扶村瓦房口镇金星村找准产业,依托当地资源开展“三变”改革,引领群众依靠产业致富。
金星村位于柞水县城东南约70公里,瓦房口镇西南8公里处,村域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林地面积37592亩,退耕护还林面积2575亩。全村辖7名村民小组,497户17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42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89户359人,低保户16户32人,五保户32户32人,贫困发生率13.6%。面对这样一个自然资源贫瘠、思想观念保守、贫困程度较深的村落,县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没有退缩、没有气馁、没有怨言,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摆脱贫困的新路子。锁定“羊”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产业决定发展。近年来,金星村群众先后自主发展了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但均因规模小、技术差、效益低等因素导致失败,严重挫伤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县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三变”改革精神,紧盯羊肉市场价格稳定、销售前景广阔这一趋势,立足金井河流域水源充足、草木丰盛,适合山羊繁育生长的实际,牢记北线30多家山羊养殖户规模小、周期短、成本高、收益低的教训,通过深入调研,广泛探讨,详细论证,最终将该村的脱贫主导产业锁定为“羊”产业。同时,在金星村采取“党建+‘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登记注册并成立了柞水首家集繁育、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划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合作社发展成县域最大的山羊繁育养殖基地,不仅带动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更要引领全县山羊产业发展。
选准领头“羊”
产业找准了,思路确定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干”字。说干就干,2017年8月,县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指导在瓦房口镇金星村椒园沟口,启动了柞水县兴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该项目占地5亩,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标准化羊舍4间1000平方米,饲料间1间300平方米,办公用房4间100平方米,消毒室1间15平方米,厨房餐厅2间60平方米。为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节省工程开支,金星村临时党支部研究决定,从驻村工作队中选派责任心强、有担当精神的村主任熊啟斌负责合作社建设,由监委会主任徐政国负责项目建设监督工作。村主任熊啟斌更是将合作社建设当成自家盖房,精打细算、亲力亲为,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达工地,组织工人施工,全天候驻扎工地监管质量和安全,成为下班后最后回家的人。在临时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及村主任熊啟斌等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仅仅用了3个月就建设完工,节约工期两个多月,节省资金30多万元。合作社全面运营后,预计年繁育小羊800只,出栏育肥羊350只,年产值70多万元,带动全村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
群众“喜洋洋”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洒在山里的时候,金星村的群众心中暖洋洋的。2017年10月6日,柞水县兴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合作社将65%的股份782股分给了121户贫困户391人,并签订了入股协议书,为贫困户发放了股金证。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驻村工作队引导贫困户参与养羊产业发展,3月至11月每人每月交草料50斤,并确定每月5日、15日、25日为收草日,合作社按时定点收取。
金星村一组贫困户刘正兴错过了交草时间,过后将草料送到村办公室时高兴地说:“我给合作社交草,合作社年底给我分钱,我是通过自己劳动来换取报酬,心里面踏实,也免得其他人再说我们贫困户好吃懒做。”村上让贫困户通过交草的形式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中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贫困户交的是草,换回来的是真金白银,金星村121户贫困户,脸上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喜悦、是信心、更是尊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伟)3月16日,副省长魏增军在商洛市镇安县和柞水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注重产业发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魏增军一行先后在镇安...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