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年不遇大雪考验城市方方面面 网友心愿:让全民扫雪成为各方自觉

华商报 2018-01-11 05:09 大字

1月5日,商洛市文卫路转盘旁边的人行道上,两个女孩从厚厚的冰面上一步三滑地走过来,大概觉得滑比走更容易,便拉着溜起冰来华商报记者 程娟 摄

1月2日至7日,商洛市遭遇入冬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雨雪天气,全市普降暴雪,局地大暴雪,各县区累计降雪量分别为:洛南25.8毫米、商南25.8毫米、丹凤20.4毫米、商州19.2毫米、镇安10.4毫米、山阳11.6毫米、柞水11.7毫米,积雪深度是商洛近20年来同期最大值。这场暴雪在增加土壤墒情、净化空气、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的同时,也给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持续降雪造成洛南、商州、商南等3个县区18个镇70个村7632人受灾,倒塌房屋1户3间、损坏房屋9户26间,1823个食用菌和蔬菜大棚受损。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49万元,工矿损失4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45万元。

1月3日至8日,商洛市气象台连续6天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商洛市区道路积雪由于清扫不及时,经车辆碾压和行人踩踏,变成坚冰覆盖在路面,整个市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溜冰场”,尽管人们小心翼翼行走,但还是有人滑倒摔伤,截至1月9日15时有近70人摔伤就诊或住院。

影响:一座“溜冰城”至少近70人摔伤

1月3日晚的一场大雪过后,商洛市区州城路西段道路及人行道结满了厚厚的坚冰。1月4日晚10时,华商报记者在州城路与通江路十字看到,厚厚的坚冰覆盖在路面,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一个巨大的“溜冰场”。路上通行的车辆寥寥无几,人们小心翼翼在冰面上行走,脚底不时打滑。

1月5日早上,华商报记者在民生路与通江路十字看到,桥面冰层较厚,桥边人行道斜坡滑得上不去,人立于冰面,真不知该往哪里下脚。

文卫路转盘被冰雪覆盖,从远处看更像是结冰的湖。旁边的人行道上,两个女孩从厚厚的冰面上一步三滑地走过来,大概觉得滑比走更容易,一个拉着另一个溜起冰来。

名人街和北新街整条街路面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受冰雪影响,部分做餐饮生意的商家已经关门。一位道路停车收费员告诉记者,看到有多人摔倒。

1月9日15时,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自下雪以来,已有27人因在路上摔倒致骨折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就医;在商州区人民医院,平均每天有4、5个人因摔倒扭伤或骨折就医,初步统计已有近40人,该医院就有2名医生摔伤。

质疑:各扫门前雪未见相关部门行动

1月5日上午,记者看到商洛市第二小学门前有一片干净的地面,该校保卫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己清扫的,为了家长接送孩子方便。当记者问到是否希望把路面上的积雪和冰也清除掉,他说:“当然希望啊!可是没见相关部门清扫道路,我们学校一位女教师昨晚回家在路上摔骨折了。”

名人街东段商铺较多,一些商铺门前被正常营业的商家清理出很小一片干净地面,而未正常营业的商铺门前,仍有厚厚的积雪。

上午11时,冰雪开始消融,工农路车道上湿漉漉一片,但两边的人行道上仍是厚厚的坚冰。华商报记者走进一家店铺问询路面是否有人清扫过,店主称:“3天了,没见相关部门组织人清理,也没见到撒融雪剂,我们只是把门口的雪打扫了。”

工农路与州城路丁字路口,大部分的路面被冰雪覆盖。大都汇门前的雪被清扫过了,保安称是物业清理的。

西岗楼十字的冰很厚,有市民走到一半,不敢再走,又退了回去。西岗楼南边公交站牌周边全是坚冰,市民站在厚厚的冰面上等公交。有市民说:“路面全是冰,都没法出门了,还好公交车没停运,尽管很挤,但总比开车或行走安全些。”

晨光路建材市场道路被清扫,记者问正在清扫人行道积雪的一位妇女,她称自己是晨光物业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己清理的,没见相关部门行动。”

回复:环卫部门曾做铲冰融雪工作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市民们都希望政府部门能组织对结冰道路进行清扫,保障出行安全。1月5日,华商报商洛记者站通过华商头条发出《大雪后商洛成了溜冰场一不小心就溜骨折了》一文,呼吁清理路面冰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商州区城管局回应称,3日晚商州普降大雪后,4日一大早,环卫处即安排机关科室12名工作人员冒雪上路配合相关科室、环卫所参加铲冰融雪行动,安排两台工具车上路对北新街、中心街、工农路、江滨路、名人街、州城路、通江路以及政府、公园、学校、医院等周边人流量较大的街路进行抛撒融雪盐防冰,确保道路通畅;安排东、西、南、北四个环卫所和公厕管理所环卫工人铲雪、扫雪,对积雪严重的地段抛撒分发的融雪盐防冰、防滑。区城管执法大队组织40余名执法队员拿着铁锨、扫帚,到南街、江滨大道西段、金源二路、惠民二路、名人街转盘、中心街等重点部位开展铲雪除冰工作。

尽管城管局称他们下达了任务,做出了部署,进行过铲冰除雪,可市民看到的却是城区道路满眼皆冰雪。

倡议:您扫雪 华商报帮您上头条

降雪范围如此之广,仅靠环卫部门清扫无异于杯水车薪!1月5日,华商报商洛记者站通过华商头条商洛频道再次呼吁商洛市民:积极加入到扫雪行动中来,为老人和孩子,也为自己扫出一条安全的道路来!并承诺将扫雪照片拍下来,发送至邮箱2363989017@qq.com(要求注明扫雪的个人或团体,扫雪地点,扫雪情况简要介绍),就帮其上华商头条,倡议全文如下:

如果您是商家,请一起来扫雪吧!“各人自扫门前雪”,为他人留一条平安路,也为自己多开一条“财”路!

如果您是企业或单位,请聚集大家一块来扫雪吧!在扫雪中培养的感情,更能增加集体的向心力!

如果您是家长,请带您的孩子一起来扫雪吧!让孩子对雪的认识不仅只停留在打雪仗、堆雪人,从小培养他们一份责任与担当,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如果您有健身的需求,请一起来扫雪吧!劳动是最好的健身方式,舒活舒活筋骨,去拥抱下一季春暖花开!

如果您是一名路人,看到您身边的扫雪人困了、累了,请接过他们手中的雪铲继续干吧!哪怕只清理一米雪地,我们脚下也将少一米的危险,多一米的安全!

雪每年都会下,但全民铲除冰雪应该成为常态!您扫雪,华商报商洛记者站就帮您上头条!

响应:城管系统1800余人全体出动

市民也加入扫雪行列

1月6日早上,商州区城管系统全体出动,1800余人走上街头,顶风冒雪清扫路面积雪。早8时,市民袁先生打来电话,称一大早看到市区沿路有许多人在风雪中拿着扫帚、铁锨铲雪,“心里很感动,这让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希望!”9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通江路中段看到约30人在路边铲雪,干得热火朝天,随后他们又来到了通江路与州城路十字,清理桥面、人行道上的积雪。经询问得知,他们是商州区垃圾处理收费中心的工作人员,该中心负责人王艳称,“这几天冰雪越积越厚,雪还在继续下,很为大家的出行安全担忧。为此,垃圾处理收费中心利用周六休息时间从8点开始扫路清理冰雪,希望为大家的安全出行多一分保障。”

在通江路上,环卫工正在将快车道上的冰雪铲除。停车收费中心的收费人员也加入了铲雪行动。他们告诉记者,当天早上公司一半人上班,一半人上路清理冰雪,到下午再轮换。

而在民生路与民主路十字,商州区城市管理局城西市容中队30余人也正在挥舞着铁锨铲雪。该中队负责人赵华告诉记者,他们从8点开始铲雪,已经把民生路的盲道全部清理出来了,车道也清理出来一部分。尽管由于当天雪比较大,清理后的路面又落了雪,但是落下来的雪慢慢开始消融,没有越积越多之势。

据了解,城管系统1800余人6日早上全部上路清扫冰雪,包括环卫处、垃圾处理收费中心、城管执法大队、四个市容市貌城管执法中队、固废处理中心、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停车收费中心、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购买融雪盐10吨、铲雪锨1500余把,对城区主干道两边人行道、学校、医院周边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清除冰雪,配备3辆车、12人在城区主次干道撒融雪盐,并出动两辆铲雪车。

在6日的铲雪行动中,记者看到通江路和民主路一部分企业和商家也在门前清理冰雪,并且将雪堆起来做了别致的雪人,吸引了顾客的目光。

1月7日8时,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和商州区中队的小伙子们手拿铁锨、消防斧头,在商洛中学门口除冰铲雪,尽管天气严寒,但他们的脸上却淌下了汗水。一上午时间,消防官兵就清理完了从商洛中学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片区的积雪坚冰。

7日一大早,爱心社区志愿者协会的李军强等志愿者来到文卫路,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清除了市区文卫路北段主干道上的积雪。团市委利用周末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扫雪铲冰,温暖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清除了市区北新街、工农路、文卫路各交通要道,以及医院、学校等人群集中活动区域的冰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月8日,雪后天晴,市民在出门上班、上学时,发现各主干街道干爽无雪,公交车、私家车上路畅通无阻,被积雪覆盖的各公共场所主要通道已被清理出一条便民小路。

心愿:让全民扫雪成为各方自觉

一场大雪引发网友诸多思考。

网友“一定要幸福”:今年的大雪20年不遇,从第一场雪后的场景来看,应该是提前预案没有做好,工作没有细化和量化,相关部门在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还亟待加强。

网友“喵喵”:这场雪来得猛下得大,扫雪仅靠环卫工和城管人员显然不可能,城管毕竟人手有限,他们再辛苦再累,如果没有广大市民的帮助,要想把全城的道路都清理干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友“杭木木”:冰天雪地,步步惊心。以后每逢下雪,政府都该动员一切力量走上街头,大家携起手来共除冰雪,让全民扫雪成为各方自觉。华商报记者 程娟 文/图

新闻推荐

入住新家过新年

本报讯(肖云吴履山)“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像我们这样的单身汉也有了家的温暖!”这是柞水县杏坪镇云蒙村二组村民王兴根入住新家时,对前来帮忙的左邻右舍讲的肺腑之言。2018年1月3日,对云蒙村二组王兴...

柞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柞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