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跟着妈妈去扶贫 宁心雅

商洛日报 2018-01-10 09:40 大字

我的妈妈叫张艳,是柞水县总工会职工。自从2017年1月份,妈妈被单位派驻到离家20多公里的营盘镇营镇社区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后,每天和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让我十分伤心。妈妈总是安慰我说,她从事的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是去帮助那些生活贫困的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希望我能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

我对“脱贫攻坚”这个词很陌生,对妈妈的扶贫工作也充满了好奇。今天是个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叫《我的扶贫故事》,我想到你的扶贫村去体验生活,挖掘素材,请您配合。”听了我的话,妈妈也非常高兴,说:“好啊,全力配合。”说走就走,吃完早点后,爸爸就开着车载着我和妈妈向营盘镇营镇社区出发。

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营镇社区沙沟三组,妈妈说今天带我去采访一下2017年的脱贫之星宋芳全,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来到宋芳全老人家,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楼房矗立在我们眼前,门前的入户路和场院也是新硬化的水泥路。妈妈告诉我,原来这里的入户路和场院都是泥土路,一下雨非常泥泞,给他们一家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2017年8月份,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及镇政府筹集了23万元,为沙沟的贫困户全部硬化了入户路和场院,老百姓都拍手称好。听见了我们的说话声,宋芳全从屋里走了出来,见到妈妈高兴地说:“张书记,你又来了。”妈妈简单地说了下我们的来意,宋芳全老人高兴地说:“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最有发言权。”于是,就向我讲起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宋芳全家中就他和老伴两人,儿子一家常年在新疆打工,由于路途遥远,收入低,几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两位老人因身体不好,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2015年12月被评为贫困户。尽管国家有多项帮扶政策,但是宋芳全老两口年老多病,技术活、体力活都干不了,所以脱贫的效果不明显。2017年春季,县总工会为了带动贫困户发展长期产业,从山阳引进中华蜂,聘请技术员长年为大家指导养蜂技术。养蜂体力小、见效快,当年就能见效益。宋芳全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购买了20箱中华蜂,准备养着试试。老人勤劳肯干,一有时间就去请教技术员,每天都检查蜂箱,观察蜜蜂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缺水喂水,缺糖喂糖。如果遇上生病的蜜蜂,便时刻关注着,看它的发育情况、产卵情况,随时喂药喂水。每天检查这么多箱蜂,常常一口水都没有时间喝,身上的汗也没有干过。即使是这样,为了能增加收入早日脱贫,他从不叫苦叫累。

春季是分蜂的季节,也是最忙的时候,他整天待在蜂场,与蜜蜂相伴,就连吃饭都是坐在蜂箱边上,一边吃一边观察。要是有蜜蜂从蜂箱飞出来,他就用喷雾器给它们洒水,防止飞走。由于蜜蜂跑得快,为了追赶蜜蜂,减少损失,他经常背着喷雾器追着蜜蜂跑,都记不清摔了多少跤、跑了多少路,但是他从不气馁,直到把蜜蜂收到为止。

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他养的20箱中华蜂变成了40箱,共产蜂蜜380多斤,收入近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户养蜂200箱,收入10余万元。其他村民十分羡慕,纷纷上门向他请教养蜂技术,准备来年也养蜂。对每一个咨询的村民,他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讲解。老人高兴地对我说,现在他不仅是养蜂能手,也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听宋爷爷一口气讲了这么多,我的内心非常高兴,一方面为他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妈妈辛勤工作换来的成果感到欣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觉得像妈妈一样千千万万的扶贫工作者,不也像春蚕和蜡烛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去赞美吗?

新闻推荐

柞水“三包四评”树起县级领导干部考核“新标尺”

“县上出台了县级领导考核办法以后,我既感到了压力,又有了动力,更加增添了追赶超越的决心和信心。”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王海燕如是说。这是刚刚结束的柞水县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真实写照。按...

柞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柞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