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月陕西好人榜发布 商洛5人上榜
自强励志好人
郑学良
敬业奉献好人
邓惠民
孝老爱亲好人
李玉燕 余天笠
诚实守信好人
卢功炳
9月6日上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2017年7月至8月“陕西好人榜”名单发布仪式在柞水县举行。本次发布的“陕西好人榜”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自强励志6大类,全省共有37人(组)上榜,其中商洛市有5人荣登“陕西好人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先进事迹。
自强励志好人郑学良
乡村教师身残志坚 为学生垫付学费
郑学良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2003年,他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在冬天来临之前》,引爆了商洛乃至陕西文坛,得到了全国诗坛广泛关注,他的诗被贾平凹、孙见喜、京夫等文学界重量级人物高度赞赏,听过的人都感动不已。
身残志不残
他是勤奋乐观的坚毅少年
郑学良9岁时,小儿麻痹使他的左手再也无法灵活使用。但他没有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为了有一份稳定工作,他十四五岁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研读《北方中草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书。自学针灸,对照医书在自己身上试验,胳膊、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针眼,只为替父老乡亲解除病痛。遗憾的是因为身体残疾不能进医学院,成为一名专职医生。
扎根于深山
他是坚守如一的乡村教师
1976年,郑学良接替别人做起了沙沟初小的民办教师。尽管收入微薄,几年都给家人添不起一件新衣,他却经常自掏腰包帮辍学孩子垫付学费、买铅笔和书本。冬天,他给发抖的孩子们烧火、糊窗户。他还扎针治好生病的学生,家长们甚是感激。
1982年,儿子出生后,原本就清贫的家庭压力更大了。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买不起菜油,只能吃漆树油。后来孙子降生,他迫切地想亲眼看到这个期盼已久的孩子,可是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让他不忍离开,只好压抑自己内心的焦急,挨到周末才去县城看望。
我手写我心
他是逆风而行的残疾诗人
1982年5月,第一篇作品《姑娘》在《西安晚报》发表,看着报社寄来的报纸和4元稿费,他欢欣雀跃得像个孩子。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只有9元。之后他更是笔耕不辍,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埋头创作,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等专业诗歌刊物上都少不了他的作品。尽管如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始终还是坚守在教学一线,有西安的报社邀请他做编辑也婉言谢绝。
他是扎根农村坚守多年的教师,他是身残志坚感人肺腑的诗人。笔名大风,在命运的狂风中,他却坚持站成一株青松,逆风而行,诗歌便是他生活裂缝中的阳光,照亮前方,也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敬业奉献好人邓惠民
坚守深山 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
邓惠民,柞水县曹坪镇沙岭初小教师。43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山村里拉起求学的小手,在最简易的讲桌上守护最微弱的希望。
初生牛犊 点燃知识的火把
1975年1月,16岁高中毕业的邓惠民被指派到离家10多公里远的园谭沟民办初小任教,连校舍都没有,还要动手搭建。漆黑的山村里,在煤油灯下他静静的改作业、写教案,他坚信要用这盏灯给孩子们的眼睛铺满阳光,让他们点燃知识的火把走出这崎岖山路。
秋季邓惠民带学生采松子挣课本费,有次从树上摔下来,左腿膝关节脱臼错位,学生们全吓哭了。他说:“只要没伤到你们就行了,大家别哭,我们会有课本的。”3天后,邓惠民拄拐走进了教室。
1994年9月他被组织安排到九间房老庙初小任教,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动员辍学的孩子返校读书,半个月的努力让8个孩子重返校园。
投身建校 主动请缨守深山
2001年,柞水县全面启动“普九”工程,沙岭初小的校建任务如期而至,邓惠民被调回家乡一边教学一边负责校建,资金短缺,他从家里扛了30多根木头无偿捐赠。2003年,两层六间砖混结构的校舍建好了,学生们高兴地搬进了新校舍,可是为建校舍付出了极大心血的邓惠民却没有住进来。他只身一人主动去了葛安沟教书,这一坚守又是5年。
地处低洼地带的葛安沟初小,房屋潮湿,山风常啸,他患上了关节疾病,落下了终身残疾。2008年冬季的一个周末,邓惠民送走孩子们,回家时在一处下坡,一个趔呛,后腰一阵刺疼,无力爬起,意识也逐渐模糊。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病床上,腰椎骨折的他睁眼就问:“学校的孩子安顿好了吗?我还能站到讲台上吗?”在病床上躺了半年,邓老师腰系着护板又重新站到了讲台上。
如今,邓惠民已近花甲之年,他仍坚守在一人一校一个讲台的岗位上。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山里,静待收获的时节,让种子生长,让希望发芽。
孝老爱亲好人余天笠
父亲重度烧伤 他为父亲植皮
当父亲全身重度烧伤生命垂危之际,他义无反顾剃掉一头浓密的头发,割下头皮,只为挽救父亲的生命,替父分担一点点痛苦,这个时年24岁的少年余天笠用孝心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一场山火 打乱一个幸福的家
余天笠家住在柞水县乾佑街道办车家河村,3岁时父母离异,父亲一个人将他拉扯大,供他读了大学。2014年3月21日,柞水县乾佑街道办芦才沟人为放火引发山林火灾,余天笠的父亲余兴喜作为车家河村四组组长,冲在救火最前线。余天笠再见父亲时,父亲躺在烧裂了的地皮上,重度烧伤,眼睛也看不清了,当晚被紧急送往西京医院。
愿用自己的头皮 为父亲植皮
医生告诉余天笠,他的父亲全身90%的面积严重烧伤,随时有感染并发症死亡的可能,必须立刻用直系亲属的头皮来植皮。余天笠不顾三个姑姑的劝阻,当即请求植皮,“我爸那么痛苦,这是我唯一能为他做的了。”他说。
手术当天,余天笠由于感冒无法全身麻醉,只好局部麻醉头皮,医生告诉他会很疼,他却坚定地选择继续手术。
手术很成功,余天笠的头皮在父亲的胳膊上存活下来。余天笠每天去陪父亲说话,“父亲的眼睛看不见了,醒来的时候又听不见家人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在哪,这该有多么恐惧。”
72个日夜陪伴 父亲还是走了
一天中午,刚刚换班去吃午饭的余天笠接到了姑姑的电话,“你爸不行了,快回来!”赶回病房时,父亲已被抢救了回来。但这次意外让父亲受了很大刺激,身体每况愈下。就在这时,余天笠接到学校的通知,再不回去答辩,就无法毕业。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余天笠如论如何都不愿离开,这时,是姑姑的一席话让他醒悟过来:“让你上大学是你爸一辈子的梦想,现在他这样了,你更要把书念完啊!”忙完答辩,余天笠一刻也不敢耽搁匆匆赶回医院,此时的父亲已经奄奄一息,意识也混沌了。余天笠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扑倒在父亲身上号啕大哭起来。
2014年7月2日,入院整整72天后,余天笠的父亲还是因肺部感染去世了。转眼已过3年,但余天笠还是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每每提及父亲,这个27岁的小伙子就泣不成声。如今余天笠远在咸阳工作,不能时时陪在奶奶身边,但只要有假日,他就带上奶奶爱吃的肥肠和糖麻花,搭四五个小时的车回奶奶家。用他的话说,他不光是替自己尽孝,也在替离去的父亲尽一份孝心。
孝老爱亲好人李玉燕
丈夫高位截瘫 她不离不弃“招夫养夫”
在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有一个四方邻里广为称道的李玉燕:前夫高位截瘫,她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在贫穷的小山村用瘦弱的身躯筑就一个温馨小家,用责任和奉献谱写着人生之歌,唱出了一曲“招夫养夫”的道德赞歌。
“只要我不倒,这个家就能撑住”
2003年7月,20岁的李玉燕嫁给同村的小伙子张开锋,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2007年一天,李玉燕在家中陪女儿等丈夫回家,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张开锋在矿上打工时遭遇事故。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李玉燕突然昏迷,醒来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医生告知其丈夫只有选择高位截瘫,才能保住性命。
丈夫的瘫痪顿时让全家陷入了困境,李玉燕一边要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一边要照看孩子读书学习。不到半年,她青春的脸庞多了很多皱纹。丈夫劝玉燕把孩子带走找个好人家。可是李玉燕说什么也不答应,“一日夫妻还百日恩,我们几年夫妻患难与共,只要我不倒,这个家就能撑住。”她说。
“我要让他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炎炎夏日,她把丈夫换到大硬板床上,晚上睡在丈夫身边,每天为他擦背、翻身、倒屎倒尿,晚上睡觉时为丈夫摇扇驱蚊。隆冬腊月,张开锋久卧床上臀部红肿,疼痛难忍无法入睡,李玉燕便找来书籍,自学按摩为丈夫搓手搓脚,陪他聊天。
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李玉燕带张开锋租了间房给孩子做饭。张开锋出行不方便,每天在家里闷得慌,李玉燕一有时间就推他出来散步散心,长期瘫痪让张开锋情绪焦躁,厌倦生活产生极端念头,幸好被李玉燕及时发现,耐心开导后渐渐好了起来。“我要让他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李玉燕说。
“再嫁可以,我要带着张开锋”
2009年,迫于生存的压力,李玉燕和张开锋离婚后“娶”进了现在的丈夫张斌。婚后,张斌到外地打工养家,李玉燕尽心尽力照顾前夫,“再嫁可以,我要带着张开锋。”她说。
8年多的艰辛努力,生活的劳累让李玉燕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但她无怨无悔,每天看着儿女开心的成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兴地吃她做的饭,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诚实守信好人卢功炳
替女还债 信义动人
在柞水县乾佑街道办什家湾村,有一位59岁的老人在自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仍坚持近十年帮助女儿还债,他就是卢功炳。
节衣缩食 替女还贷十几万元
2007年,卢功炳的大女儿女婿做铝合金生意一下赔了十几万,还向银行贷了十几万元,女儿一气之下离了婚,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卢功炳的两个小女儿还在上学,又要替大女儿还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他却很坚定地说,“虽然我们经济压力很大,但做人要讲信用,不管怎样,一定不能欠国家的钱,只要我还能动弹都要挣钱还!”
为了还清女儿的贷款,卢功炳一边在工地辛勤劳作,一边打理自家农家乐,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虽然做了手术,但仍旧不能根除。从2007年到2014年,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慢慢还清了银行的十几万贷款。
家变落难 不能亏欠兄弟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卢功炳更加拼命地揽活。2014年9月1日,由于长时间劳累,加之雨天地滑,55岁的卢功炳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整个人随着木板从5楼跌了出去,大腿粉碎性骨折,头上的大窟窿淌着血,鼻子、嘴巴一片血肉模糊,闻讯赶来的妻子吓得差点晕倒。治疗和护理一共需要十几万元,虽然公司赔偿了4万元,但连医药费都不够,他只好贷款做手术。除此之外,他还欠了跟着他做活的工人兄弟一大笔工资。想到自己从家庭的顶梁柱变成了“拖油瓶”,不仅挣不来钱,还要花钱,他想过一死了之。一直陪在身边的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强忍着泪说:“朝前看,不管怎样,你好歹留下一条性命给我搭个伴,不要抛下我们。”
出事之后,家里失去了所有了收入来源,生活举步维艰。受伤住院的日子,每每想到还有大笔的欠款未还清,卢功炳就无心养伤。勉强休息了几个月后,他就不顾家人反对,拖着病体和妻子一起种地、卖菜,他们一元一元挣,一分一分攒,一家一家还债。
诚信经营 薄利多销吸引回头客
去年,在镇政府的帮扶下,卢功炳的农家乐再次开张。为了好好经营农家乐,尽早还清欠款,每天天不亮,卢功炳骑摩托车载着妻子去县城买菜。他的农家乐薄利多销,价位低,味道好,在农村大受欢迎,逢年过节,亲朋聚会,都爱到他这里就餐,回头客很多。西安的游客更是来了又来,赞不绝口:“你们家的菜真是实惠又美味!”
虽然卢功炳的债务目前还没有还清,日子也捉襟见肘,但他一直用勤劳浇灌信义,努力生活,挣钱还债。面对生活的打击和磨难,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坚持用诚心经营生活,用信义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华商报记者 程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明晓东)今年以来,一张小小的黄色交办单在柞水县镇村及各部门包扶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收到这张黄色交办单就意味着将被县纪委调查处理,直至党政纪处分。这是今年该县在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
柞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柞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