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升
本报讯(朱恢军 李德林)今年以来,柞水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柞水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拓展城乡居民增收空间,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7元,同比增长8.7%,位居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92元,同比增长8.5%,位居全市第2位。
该县实施转移就业增收,开展2017年度“春风行动”及“就业援助月”用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活动,累计为进场民工超过5300人次,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952人,成功职介2109人;建立了新疆新湖农场、江苏盱眙县、南京市高淳区和西安莲湖区等4个劳务合作伙伴及长三角、珠三角9个劳务输出基地,截至7月底,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1万人,创收3.19亿元。推动就地就业增收,打造西川就业扶贫示范园区,带动劳动力就业,达到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目的。目前已在全县建成车家河荣光等5家就业扶贫基地、凤凰古镇等3家创业园和陕西汇生源等6家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劳动力就业1539人,年人均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
对县域内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按一定标准送企业社保补贴及水电费补贴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大众创业增收,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策,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同时,成立了柞水县创业协会,出台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上半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82笔1524万元,新增市场主体604户,同比增长11%。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增收,对县政府批准投资开发的70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按照最低工资不低于1380元/月的标准,制定了具体调整政策。加大对企业执行《陕西省最低工资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增加财产收入增收,加大资金扶持,将70%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累计整合扶贫、小额贷款、财政奖补等资金1.26亿元,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实现了让贫困户通过股权分红获得稳定收益;破解资金难题,创新推出了“农户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目前全县“农户贷”“产业贷”带动贫困户8477户;鼓励土地流转,并根据实际情况奖励。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增收,今年以来,为4134户兑现补偿资金346.44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52元;为808户贫困户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39.5万元。同时,将生态公益区4134户贫困户27.97万亩的生态公益林纳入政策性森林保险范围,为每亩经济林投保500元,有效降低了林农的经营风险,最大限度提高贫困户收益。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全面整合发展资源,构建特色增收产业体系。以“核桃、食用菌、中药材、柞水土鸡”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谋划建设,通过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生态养殖等种植养殖业,带动6400名群众增收。围绕满足牛背梁、柞水溶洞、凤凰古镇等著名景区景点基本消费需求,引导群众就地发展服务业态,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1300余人,实现人均收入1.7万元。
充分发挥电商对拉动消费、促进增收的平台作用,目前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员140名,带动就业1000余人。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增收,将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提高80元/月,并于7月底全面补发到位,从8月份起按月正常发放。不断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水平,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资机制,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帮扶增收,出台了制度和办法,在各镇办和村组设立了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实现救助工作规范化、便利化;2017年农村低保保障2212户发放保障金717万元,城市低保保障379户发放保障金243.2万元,医疗住院救助341人次发放救助款158万元,临时救助1248人次发放救助款338万元。
新闻推荐
近日,柞水县小岭镇李砭村6组的贫困户张道益一家乐开了花,他逢人便喜滋滋地说:“又要分红了,政府给咱建的无烟工厂真是我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嘛,足不出户就可以坐在家里挣钱啦!年底脱贫没一点麻达!”...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