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陪伴乡村孩子成长

商洛日报 2021-11-09 06:13 大字

杨远彦

“生命因事业有成而精彩,人生价值因坚持而不断提升!”翻阅刘晓瑜的教师日志,首页两行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办公桌上,作业摆放整齐有序;教科书上,用红笔圈画的笔记清晰可见;教案本上,工整书写,备课详细,每一节课后都反思教学得失。这就是刘晓瑜给我的第一印象。

扎根深山献青春

10月22日,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笔者来到镇安县庙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采访了“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刘晓瑜。

刘晓瑜是西安市高陵区人,2009年从商洛学院毕业后放弃回家乡工作的机会,通过特岗考试成为镇安县庙沟镇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初到这里,面对条件极差的工作环境,她茫然了,但是山里的孩子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情景又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后,她虚心好学,力求上进,对孩子们倾注了全部的热情。

每天一上完课,她就苦练基本功,找来小黑板练习粉笔字,写了擦,擦了写,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要求学生写的字,她首先要把它写得端庄大方,规范漂亮。

为了练好普通话,刘晓瑜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翻阅《新华字典》,对每天的教学设计内容逐字标注拼音,试着用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不断地更正自己的发音。

为了转化班级后进生,她想方设法,每节课前做好教具,课堂中力求新颖,生动活泼。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她就穿插一个游戏,让孩子参与其中,然后切入课程,让学生学得快乐,自己也教得轻松。

“我知道,教育是一门‘做’的学问,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育’,才是真育。”回忆刚做教师时的自己,刘晓瑜的眼神里充满热情与坚定。

积极进取练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晓瑜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学经验,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领会课标内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课余时间,她寻求更多的锻炼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她积极参加各种讲评课活动,课后及时反思,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汇集成果,撰写的多篇论文在《镇安教研》上发表,参与的省级课题《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操作习惯的实践研究》及主持参与的县级课题《教师演示实验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均已结题。

从教12年来,她扎根于偏远山村教育一线,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2012年,她被评为县级优质课教师,2013年获得县级“课堂教学标兵”称号,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2016年成为镇安县“名师大篷车”的专家组成员,参与陕西名师资源库的课程录制并成为陕西名师资源库中的名师成员,2020年成为陕西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不忘初心筑师魂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会创造奇迹。”刘晓瑜一直用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用无限的关爱倾听着花开的声音。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家一家开展家访工作。一个学期过去,班里所有学生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并想方设法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018年,班里新转来一名姓阮的同学,学习认真,但性格内向,不爱和人交流,与人说话眼光总是躲躲闪闪。作为班主任,她开学第一周便去其家里进行家访,了解到该生家里特别贫困后,她多方打听,联系到公益人马华,并连夜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不久,就传来好消息,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该生到大学毕业。

残疾学生李某父母离异,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却常常被同学嘲笑。有一天,李某逃学了,刘晓瑜得知情况后,立即骑着摩托车赶到李某家里。李家大门紧锁,邻居说,孩子跟着奶奶一起上坡薅草去了。她又步行来到坡上,拉着孩子的手边走边聊天,最后和他一起回到了学校。

工作之余,刘晓瑜还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为住校学生捐赠床单被罩,为家庭贫困学生捐赠生活物资。她积极开展“教师+学生”教育扶贫工作,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帮其树立信心,坚定学习信念,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对班级里的后进生,她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怀备至,用爱心感化他们,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

在平凡而又神圣的乡村讲台上,刘晓瑜一直在挥洒热血,奉献青春,谱写新时代的教育之歌。

新闻推荐

镇安打造政务服务2.0版

本报讯(陈风军徐璠)“整个流程很快,十几分钟就办好了。”9月23日上午,在镇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社保卡业务的老张表示:...

镇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