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谆谆嘱托·践行群众路线 “豆腐老人”脱贫记

陕西农村报 2020-05-22 05:40 大字

孟星辰

“卖豆腐,新鲜的豆腐。”每天早晨7时左右,镇安县大坪镇园山村村民就会听到抑扬顿挫的吆喝声。这是67岁的贫困户匡绪炎走村串巷卖豆腐的声音。

个头不高的匡绪炎,是村民心中的“脱贫明星”,人人夸赞。自2015年建档立卡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匡绪炎面对贫困不等不靠,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逐步摆脱贫困。

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匡绪炎眉头紧锁,妻子也哽咽起来。“那几年,我和老伴四处奔波,带子求医,总希望能出现奇迹。一次一次尝试,几年下来,钱花了,但效果并不明显。”匡绪炎说,疾病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举步维艰,不仅儿子患有疾病,妻子王宗芳也患有糖尿病多年,为了治疗,花光了积蓄并欠了外债。

面对家庭重担,匡绪炎从未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卖豆腐走上了脱贫之路。

如何成为“豆腐老人”?这还得从2015年匡绪炎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匡绪炎开始在家里制做豆腐卖。起初他只是做少量的豆腐尝试着在自己家院里卖,没想到刚做好就卖完了。尝到了甜头以后,匡绪炎决定坚持做下去,从最初的每天只磨几斤黄豆做豆腐,逐渐扩大到十几斤、二十几斤,最多的时候他每天磨35斤黄豆,制做出80余斤豆腐,都是一抢而空,从未剩过。当地人都把他称为“豆腐老人”。

“我的豆腐,鲜、甜、嫩、香,纯手工制做……”说起自己的豆腐,匡绪炎很是自豪。据匡绪炎讲,通常他都会在前一天下午开始磨豆子,经过过滤、点浆、包豆腐、开包等工序后,制成豆腐,耗时长达8个多小时,第二天早晨会准时骑着三轮车走村串巷卖豆腐。一年365天,每天如此,从未间断。空闲的时候,匡绪炎总是会认真琢磨如何能用最少的黄豆制做出质优量多的豆腐,如何能让自家的豆腐在口感上比别人的更好。尽管匡绪炎做豆腐的规模小,每天的纯利润不过60元,但一年下来也有近2万多元的收入,儿子的医药费不再是问题。

匡绪炎做豆腐卖豆腐的同时,妻子王宗芳不仅照顾着患病的儿子,还兼顾着种庄稼、打零工,尽自己所能增加家庭收入。今年她养了6头猪,已经出栏两头,还准备再养20只鸡,预计能增加收入1.5万余元。

“你们老两口年龄都大了,又要照顾儿子,作为贫困户,为什么不靠政府兜底,还要这么辛苦?”匡绪炎面对大家的疑问,坚定地表示,“政府已经帮助我们很多了,儿子身体不好,趁现在我还能干活,能挣一点是一点,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新闻推荐

镇安创新开展产业扶贫

本报讯(林伟锋陈维智)近日,镇安县创新开展产业扶贫“一测算十核实五补短”排查清零活动,核实漏点短板,找准薄弱环节,确保全县...

镇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