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酿出甜日子 孙守雅 小松

商洛日报 2020-04-15 05:45 大字

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地处县城西南边陲,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四季繁花遍野,蜜源植物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蜜库”,是中蜂养殖的理想之地,当地群众祖祖辈辈就有“野外收蜂、靠天养蜂”的养殖习惯。

近年来,双河村在镇安县总工会的精准帮扶下,该村群众依靠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将天然生态环境优势与养蜂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守住了青水绿山,又能坐地生财,创造了大山深处的蜂蜜产业发展的致富传奇。

芳菲四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双河村两岸花丛中飞舞的蜂群。三组养蜂人徐吉平显得很兴奋,他逢人就说:“我今年又增加了10箱蜂,虽然今年的春冻蜂群受了点损失,但我会努力养好蜂,相信来年肯定会有一个好收成。”笔者在徐吉平的养蜂场看到,屋檐下、山坡边,一个个蜂箱摆放在绿草丛中,蜜蜂在林中穿梭飞舞,耳边尽是嗡嗡声。徐吉平揭开一个蜂箱,拎起蜂巢,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蜜蜂。徐吉平是当地有名的中华蜂养殖大户,从他爷爷辈开始养蜂算起,到他这一代,养蜂经验已是相当丰富。去年他家养了45箱中华蜂,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这里,除了种地,养蜂优势最明显。以前我养的土蜂一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养蜂技术提高了,在大流蜜期10到15天就能取一次蜜,去年收入近3万元。”徐吉平高兴地说。

在达仁镇双河村,像徐吉平一样靠养蜂过上“甜蜜生活”的蜂农达88户,养蜂1330多箱,要按现在的市价每公斤蜂蜜80元计算,今年全村仅养蜂一次性收入90多万元不成问题。

包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镇安县总工会根据村情实际,将中蜂养殖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从技术和资金上入手,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

据了解,镇安县总工会为鼓励双河村群众发展养蜂产业,2015年初在双河村挂牌成立了草帽哥养蜂合作社,2016年3月又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学习管理和养殖技术,同年4月,由镇安县总工会出资引进的500箱中华蜂分送到35户贫困户家中。同时,双河村“两委”出台《双河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从2017年起,对当年新购进当地优质蜂群,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100元/群,非贫困户补助50元/群,充分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镇安县总工会驻双河村第一书记、县总工会副主席孙小翔介绍,为了推进全村中蜂产业快速发展,双河村“两委”将辖区阴河两岸10公里以外的所有山地林区划定为全村中华蜜蜂保护区,对本土蜜源植物进行保护,提出了构建中蜂产业和蜂蜜绿色产品基地为一体的“天然蜜库”战略构想。自去年春天以来,镇安县总工会先后投资70万元,调进拐枣树苗6.85万棵,在双河村建成拐枣示范园2100亩。拐枣园的建成可实现年产值105.4万元,让全村157户贫困户538人年人均增收1900元。同时,拐枣花还能让全村1330多箱小蜜蜂采花酿蜜,拐枣树结成的果可以出售或酿制拐枣酒。

“以前,全村养蜂采取的是老办法,一年只能取一次蜜,生产出来的蜂蜜是混合蜜,纯度不高。”双河村村委会主任张先成说,近几年来,随着中华蜂蜜产业规模化发展,“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在全村得到广泛使用,每个花期都可取出单一花种的蜂蜜,只要气候适宜、蜜源丰富,每隔半月左右就可以取一次蜜,一年可取数次蜜,年产量比传统蜜蜂养殖高出了数倍。

如今的双河村,在镇安县总工会的帮扶下,通过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拓宽销路,养蜂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新闻推荐

镇安荣获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称号

本报讯(袁业主周绪文)4月1日,在2020年平安陕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镇安县再次被评为“2019年度平安县”。2019年,镇安县公...

镇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