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辛恒卫 王瑞芳 赵芳

商洛日报 2019-12-05 09:51 大字

11月26日清晨5时30分,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李吉成像往常一样,已经来到镇安县运输公司院内,清洁车厢,擦拭车窗玻璃,检查轮胎、油电气路,一切准备妥当后,就快到6点了。这时,调度室传来发车的指令,李吉成顾不上吃早饭,赶紧走进驾驶室,启动汽车向发车的站牌驶去。

站牌前已站了不少候车的人。“您好,欢迎乘坐陕H-10476号班车!”打开车门,李吉成和妻子勾芳霞一脸笑意地迎接上车的乘客。看到行动不太方便的老人要上车,他从驾驶座上站起来,一个跨步来到车门前,将老人扶进车厢坐下。待乘客们都坐好后,他关上车门,启动车子,缓缓驶离站牌。

从手握客运班车方向盘的那一刻起,李吉成几乎每天都在和妻子勾芳霞重复这样的动作,一晃已是14年。

14年来,他和妻子记不清说过多少个“您好”,记不清搀扶过多少个老人上车;14年来,他和妻子用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让八米车厢充满温情,让万千乘客体会温暖,而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微笑哥”。

周到细心,情洒八米车厢

1998年4月,李吉成从县水泥厂下岗回到家乡西口回族镇后,自费考取了大车执照,购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2005年6月,怀着从小对客运班车的一份情结,他又如愿考上了镇安县运输公司客运班车驾驶员,承包了县城至茅坪街的客运班次线路。那一年,他已经35岁了。从此,他和妻子勾芳霞把满腔热情倾注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客运服务之中。

一次行车途中,上来一位聋哑人,着急地用手指比划着什么,李吉成和妻子却看不懂。没办法,李吉成只好让他用笔写下来,原来他是想让司机到站后提醒他一下。这件事给了李吉成夫妻俩一个启示:服务应该无死角。他主动向聋哑学校老师请教,学会了用手语表达沿途的地名。

外地乘客人生地不熟,唯恐上错车,坐过站。李吉成夫妻俩有问必答,百问不烦,为他们提供最佳下车地点和转乘路线。夫妻俩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让所有乘客如沐春风。

2007年9月的一天,一位外地乘客在县城火车站路口上了李吉成的车,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询问西口、茅坪两个民族镇有什么特色产业,李吉成努力去猜测,总算弄明白了这位外地乘客的意图。李吉成热情地向他介绍了西口、茅坪几万亩华山松基地和3万多亩以二花、天麻、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的位置和乘车路线,还祝愿他在西口、茅坪两个民族镇旅行愉快。

事后,这位乘客特意给县运输公司打来电话说:“我是东北沈阳食品加工企业采购商,去过很多地方,这是我遇到的最热心、服务最周到的客运班车驾驶员。从这位驾驶员身上,我看到了镇安的经商环境,坚定了我来镇安收购华山松子做生意的信心。”如今,每年到了深秋季节,吉林、沈阳等地的客商都要来镇安西口、茅坪收购华山松子,为当地的回汉族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里面少不了李吉成的一份功劳。

车厢是个小社会,不同的乘客对班车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平日,李吉成夫妻俩主动与乘客交朋友,分析不同乘客的心理,探索服务方法,就算遇到不文明的行为,他和妻子也能“温柔”化解。

有一次,一位40来岁的女乘客从茅坪街乘坐李吉成的车来到镇安县运输公司门口,没买车票就下了车,经直地往商场走去。李吉成微笑着提醒她没买车票,让她补买,那位乘客气呼呼地把两张10元钱的纸币砸到李吉成脸上:“你以为我买不起车票?给你!”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其他乘客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那位女乘客,有人要打110报警。李吉成忍着委屈,解围说:“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这位大姐可能心情不好,相信她以后不会这样的。”女乘客当场愣住,脸红了。

“以牙还牙只会激化矛盾,宽以待人,得理让人,给乘客一个台阶下,服务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李吉成脸上含着笑意。

在李吉成的客运班车上,便民伞、包装袋、常用药等便民服务用品应有尽有。他说,做服务很简单,只要把车厢里的乘客当成亲人就行了。

把乘客当亲人,乘客也没把他当外人。沿途农村的乘客为了感谢他和妻子在他们乘车时给予的关爱,经常会把自己家收获的柿子、核桃、板栗、四季豆、鸡蛋、洋芋等各种土特产装在袋子里,无偿送到他的车上。去年中秋节,一位聋哑女孩比划着“我喜欢你”的手势,硬将两块月饼塞到李吉成和妻子的手里。

好学善研,不断创新进取

对于客运班车驾驶员来说,最尴尬的事莫过于自己的车停在路上动不了。李吉成至今也忘不了他开班车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情。那一天,他兴奋又紧张地驾驶着自己的“座驾”,开始了他的首趟客运,谁知行至西口范家河时,客车却突然“罢工”了,满头大汗的他捣鼓了半天也发动不了车,直至后面一趟客运班车过来,才帮他解了围。

出师不利,激发了李吉成不服输的劲头,此后,每每收车完毕,他总会来到修理厂,看维修师傅们修车,还不时上前搭把手。

“当客运班车的驾驶员,只需把车开好,车有毛病,让专门的修车师傅维修一下就行了,自己就没必要学修车了。”有同事这么跟李吉成说。但他认为,驾驶员如果会修车,随时解决故障,就可以保证正常行车。他虚心向修车师傅学习修车技术,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故障,多次被电火灼伤了手指,被工具划破了手臂,最终用辛苦努力换来一手比较过硬的快速排障技能。

为了保证安全行车、节能降耗,李吉成虚心向公司里的前辈学习驾驶技巧和节能诀窍。车辆进站时,如何踩刹车,才能让乘客坐得更稳;车辆转弯时,打多少方向,车子减少震动,乘客才不会有倾斜感觉;车辆在什么状态下最节油……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记满了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和别人先进的经验、做法。

14年来,李吉成创造了安全行车40多万公里无事故的纪录,节约燃油2万多公斤,服务乘客100多万人次无投诉,车厢服务合格率、车辆整洁合格率、行车准点率均在同行之首。

助人为乐,彰显大爱无疆

5月的阳光洒满镇安县西口回族镇政府大院,李吉成把车停在大门口,径直走进了办公室。“我也尽点微薄之力,向灾区捐几块钱,以表心意。”他说。

这是2008年5月16日,李吉成来到西口回族镇办公室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一幕。当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从电视上看到灾区群众受灾的画面,李吉成流下了同情的泪水。灾情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一面出车,一面打听通过啥办法向灾区捐点款。5月16日,李吉成正好出车途经西口回族镇政府门口,看到镇上举行捐款活动,就将200元钱投进了捐款箱。

李吉成不仅自己献爱心,还带动自己的家人、同事一起加入爱心行动中。儿子李玺玺3岁生日的时候,李吉成就告诉他:“我们把压岁钱拿出来,给街上乞讨的可怜人买饭吃好不好?”李玺玺高兴地答应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儿女幼小的心灵里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2017年8月初的一天下午,李吉成出车回家吃完晚饭,领着儿子李玺玺上街玩,走到县城中心广场,看到一位头发脏乱的老人跪在地上,儿子李玺玺快步走上前去,把自己准备买作文练习本的5块钱递给了那位老人。

日常生活中,李吉成敬老爱幼、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故事也一直被周围的群众传颂着。

2006年冬,一位家住云镇的刘姓老人来茅坪街办事时不慎丢了钱包,连坐车、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李吉成二话没说,把老人拉到镇安县城,不仅没要分文车票钱,还给老人买了饭,自己又掏车费把老人送上了开往云镇的班车。老人激动地问:“师傅,你叫啥名字?让我知道了,回去后让儿子来感谢你。”李吉成说:“只要你能安全回到家里就行,不要问我啥名字。”2018年9月20日早上,李吉成出车前往茅坪街的途中突降大雨,当客车行驶到水泉道班时,一位老人下了车,光着头径直向山路走去。看到老人在雨中行走,李吉成便让妻子勾芳霞把车上仅有的一把伞送到了老人的手上。老人问:“这伞我啥时能还你?”李吉成回答:“有机会了还给我,没机会就不用还了。”有人问道:“李师傅,你咋说这样模棱两可的话呢?”他说:“这是我今年送出去的第14把伞,我没打算要回来。”

在李吉成的班车上,有时会遇到个别乘客丢失的钱物,夫妻俩都会及时想办法送到失主的手里。2018年11月的一天,李吉成清洁车厢时在后排座位下发现了一个钱包,拾起一看,里面有现金1100元,还有身份证、银行卡。他二话没说,及时通过街道上的熟人联系到了失主,原来是一位家住茅坪镇茅坪村、在西安务工的青年下车时不慎落下的。当失主高兴地拿到遗失的钱包,取出200元要答谢李吉成时,他早已上了车,启动了发动机,向返回县城的方向驶去。

好事做多了,同事们都说李吉成是“活雷锋”。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做像他那样的人。”

新闻推荐

镇安县 党建引领促增收

本报讯(张新龙)11月24日,笔者经过镇安县铁厂镇新联村,道路两旁的食用菌大棚、3条环村道路、搬迁农民宽敞明亮的新居令人眼前...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